塞下听吹笛古诗,塞下曲六首其四古诗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3 00:46:59

第二句“月明羌笛戍楼间”。在承接第一句的基础上,引入了动感的元素。在明月照耀下,悠扬的羌笛声在戍楼之间回荡,悠扬的旋律与寂静的草原形成了对比,给人一种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感受。月光和羌笛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边塞生活的寂寥和悠扬的音符,为后续的情感爆发做好了铺垫。

塞下听吹笛古诗,塞下曲六首其四古诗(5)

第三句“借问梅花何处落”。这句是全诗的关键,也是情感的高潮。诗人借问梅花何处落,表达了对故乡深深的思念和向往。梅花象征着美好的事物,代表着诗人心中的理想和追求。落在这里,意味着这些美好的事物已经远离自己,落在了远方。这一句不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也揭示了他对边塞生活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塞下听吹笛古诗,塞下曲六首其四古诗(6)

第四句“风吹一夜满关山”。这句是全诗的结尾,也是整首诗的高潮。风吹一夜满关山,既描绘了自然景观,又体现了诗人的心境。风吹梅花一夜满山,象征着诗人内心对故乡的思念和向往已经充满了整个边塞。同时,也暗示着诗人一夜未眠,对故乡的思念一直在心中萦绕。这一句将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整首诗通过描绘冬季草原、明月羌笛、梅花落等自然和人文景观,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深的思念和对边塞生活的无奈。诗中既有雄浑壮阔的描写,又有细腻感人的情感表达,展现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作者简介:

塞下听吹笛古诗,塞下曲六首其四古诗(7)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

高适出身于禁卫军之家,幼年家贫,少爱操行,有四方之志。历任封丘尉、谏议大夫、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职,累官至左散骑常侍、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封渤海县侯。

高适工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名《高常侍集》。

作者的生平趣事:高适与杜甫 :高适比杜甫年长五岁,且相识相知甚深。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高适以刑部侍郎的身份到东都洛阳任职,此时杜甫正在长安求取功名。当杜甫听到高适从洛阳返回长安的消息时,一定是心有戚戚的。他写了一首诗名为《又得朝天驿》中,有“旗亭满眼观新政,几时真得正途穷?”之句,表达了他对高适为官经历的羡慕和对仕途艰难的感叹。

“塞”字飞花令

塞虏常为敌,边风已报秋。

塞日穿痕断,边云背影飞。

塞下春寒在,东风雪满须。

塞北亢喉地,并门子所如。

塞北寒气逼,对火拥氍毹。

塞门无事春空到,边草青青战马肥。

塞外征行无尽日,年年移帐雪中天。

塞曲凄清楚水滨,声声吹出落梅春。

塞黑云黄欲渡河,风沙眯眼雪相和。

塞诏东来淝水滨,时情惟望秉陶钧。

塞上区区罄拙勤,回头芳岁已三旬。

塞下听吹笛古诗,塞下曲六首其四古诗(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