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型看,小学语文课有精读课、略读课(在课题前标明“※”)和选读课(在课题前标明“▲”)。其中精读课是基本的、传统的。本篇文章主要阐述精读课的有关学理、重点及其教学策略等。
一、学理阐述
(一)精读课教学内容的选择
众所周知,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需要相关的、众多的语文内容的支撑,并使语文内容与语文素养之间形成一种内在的一致性。这种内在联系存在非常复杂的因素,需要整体观照,辩证实施。
1.语文内容是分层次的
语文内容是一个体系,包括课程内容、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
(1)课程内容是课程层面的概念,指的是为了达到语文课程目标而选择的知识、技能、策略、态度、价值观等总和。它在课程标准中得到了明确规定和表述,具有法定的地位。从教师教的角度,它回答的是“教什么”的问题;从学生学的角度,它是对“学什么”的规定。
(2)教材内容是教材层面的概念,指的是有效地传递、体现语文课程内容和承载语文课程价值的特选的一篇一篇的课文和教材。它回答的是“用什么来教”。教材内容的确定,主要是教材编者的任务。
其实,只有课程内容“教材化”是不够的,教材内容还须“教学化”。教材内容不是素材的堆积,而必须经过方法化处理。这种“教学化”实质上是让教材“心理化”,即遵从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逻辑,使教材更具“可教学性”。
(3)教学内容是教学层面的概念,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呈现和传递的一切材料和信息。它不局限于语文教材内容,而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动态性,是教师根据具体的语文教学目标和语文教学情景对语文教材内容进行语文教学法处理的种种结果。
语文教学内容固然体现着教师教学的个性化和创造性,但追求特色和个性也必须以“标准”为前提。因此,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无论怎样千变万化,都离不开《语文课程标准》这一法定的根本依据,同时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要尊重教材编写者对课文内容的安排意图。
2.教学理念不同,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不同的
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直接影响的三种教学理念,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有不同的指导意义。
(1)行为主义。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一种“刺激—反应”的活动。只要教师不断提出要求(刺激),学生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学习就完成了。这种观点站在“教师”的立场,课堂教学内容是由教师直接选择和决定的,并由教师直接预设和提出。这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基本思路。
(2)认知主义。认知主义者认为学习是一种形成知识体系的活动。关注知识的内在结构,形成知识的认知系统。这种观点站在“教材”的立场,课堂教学内容是由教材本身的知识决定的,以形成某一知识的内在体系为目的。“词串教学”“单元组文”“群文阅读”等主要就是认知主义的基本思路。
(3)人本主义。人本主义者认为学习是一种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活动。特别关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观点站在“学生”的立场,课堂教学内容是由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能力、学习需求决定的,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这样,课堂教学内容是动态生成、变化灵动的。“生本教学”“学本课堂”“先学后教”等主要就是人本主义的基本思路。
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在“学本课堂”方面做了积极努力,但是教师问学生答、按部就班的教学现象还是比较明显,课堂的教学内容基本上还是由教师确定和呈现的。
3.教学内容是由教学目标决定的
语文教学成功的首要条件是要有一个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并贯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既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语文教学过程的调节者,还是语文教学的最终归宿。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师教学活动的方向,制约着学生学习活动的水平。所以,从本质上说,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
当然,两者之间存在互动关系:一方面,教学目标是对预期教学结果的客观表述,不是教学内容的处理意见,也不是对教学方法的具体规定。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具体材料。为了实现同一教学目标,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制定教学目标必须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否则就会减弱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的指导作用,容易失去教学目标的应用价值。
从众多教案上的“教学目标”看,都有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并能在教学过程有所落实。但是有的课明确提出了“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目标要求,而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提供相应的教学内容作为支撑,使“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流于形式。
4.语文课堂以“语言习得”为最主要的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内容众多而复杂的,其基本内容是:(1)语文基础知识(字、词、句、段、篇);(2)语文学习能力(听、说、读、写、书);(3)智力发展(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等);(4)非智力心理因素(习惯、审美能力、情感、个性等);(5)人文素养(道德、思想、政治、文化等)。
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语言习得”,它是本质。其他都是本质属性,应有机地渗透到语言习得之中,而不是凌驾其上、游离其外。从总体来说,语言习得是语文教学的“正产品”,其他只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副产品”。正产品体现浓郁的“语文味”:语言意识、语言现象、语言特点、语言方式、语言表达等。
5.教学内容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调整的
语文教学内容是可以预设的,但又是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调整的。教学内容调整要考虑六个因素:学习原始状态(学习起点)、学多久(学习时间)、为什么学(学习意义)、学什么(学习内容)、如何学(学习策略)、学得怎样(学习评价)。
教学内容的确定要符合“学本”之道:以学为本、以学定教,以教导学。(1)以学为本: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评促学、自学为主。(2)以学定教:以学的内容定教的内容,以学的方式定教的方式,以学的进度定教的进度。(3)以教导学:一是诱导,变苦学为乐学;二是引导,变死学为活学;三是疏导,变难学为易学;四是指导,变学会为会学。
6.学段年级不同,其教学内容是不同的
在不同学段,其教学内容是不同的。就是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的学段,其教学内容也是各异的。所以,对教学内容的确定应该有“学段意识”。以阅读教学为例,各学段的教学内容侧重点是:
第一学段:阅读习惯、阅读方法、识字教学、写字练习、词句理解、朗读教学、口语交际等。
第二学段:阅读习惯、阅读方法、词句理解、朗读教学、口语交际、语言表达、语段教学、文章结构等。
第三学段:阅读习惯、阅读方法、词语教学、句子理解、朗读教学、语言表达、语段教学、文章结构、写作特点、观察方法等。
在这方面,杭州市胜利小学陆红老师做得很出色。她在《从现在开始》(二年级)的课末安排了约8分钟的写字(轮、现、期、路4个字)。既有写字时间的保证,又有写字的具体指导(左右结构、笔画),还有评价修改。写字练习是第一学段的重要教学内容。第一学段语文课上的写字环节,值得珍惜。
7.课文特点不同,其教学内容是不同的
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要有“特点意识”。依“特点”而教,据“特点”而学,在“特点”上给力。
(1)课型特点。现行课文分为三类: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教师们对精读课文教学比较熟悉,对教学内容的把握相对合理。对于选读课文,教师可以上成精读课,也可以上成略读课。但是不能把略读课文教学“精读化”。从课型看,略读课文是练习课课型。精读课文好比数学的例题,略读课文好比数学的习题。在精读时学方法,在略读时练水平。
在略读课文教学时,要处理好“略”与“不略”的关系:略教师精讲细析,不略学生语言实践;略逐词逐段分析,不略重点难点品读;略出声朗读,不略默读批注。略读课文教学应略其所略,精其所精,教须略,学应丰。
(2)单元特点。小学语文课文采用“单元组文教学”,一个单元围绕某一个主题学习4—5篇课文。所以,一篇课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应与本单元的主题相一致,并突出本课在单元中的位置和独特作用。
(3)文体特点。根据不同的文体类型,选择和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思路。一般来说,故事(童话、寓言、神话)类课文要复述,诗歌(古诗、儿歌)类课文要诵读、背诵,记叙性课文要理清“四要素”,说明性课文主要是学会表达方法。
(4)语言特点。教学内容的确定既要关注语言内容,更要关注语言形式,对表达上有特点的语言形式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处置。
例如,上海市青浦区华新小学高跃永在执教《观潮》(四年级)时就特别注意了文中语言的三种表迖:一是文章的表达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二是记叙江潮景观的方法(平静—雄伟—平静),三是观潮人心情变化的描述方法(期盼—激动—惊叹)。这样就对本文的语言表达形式做出了较合理的解读,并以此作为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难能可贵的是,年轻的高老师对观潮人心情变化的描述方法的引领,具有教学新意,使学生理解了江潮的变化和人的心情变化的一致性,体现了“景—情”交融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效果。
8.教学内容有主、次之分
语文教学因素太多,内容繁杂,切忌主次不分、面面俱到。“舍得”一词很精辟,说的是:只有有所失,才能更好有所得。正如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言:“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在某种意义上,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其实,任何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都有主、次之分:主要的教学内容是指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突破点,次要的教学内容是指本课教学的附带教学内容。当然,确定教学内容的主次,需要整体观照,综合判断。
同样是《观潮》一课,四年级学生关于课文的情节内容并不难理解,能不能设计一张表格,让学生自学后填表、讨论,而把教学的主线放在“景—情”交融的写作方法的巩固和运用上来?设计一个积累或写话环节,这样的内容安排可能更简约而有效。
语文教学要进行“减法思维”,删繁就简,清晰平淡,从繁分数走向简分数。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东西,去掉非语文的东西,即使是语文的东西也要突出重点。有一句话很有哲理:把简单问题讲复杂很简单,把复杂问题讲简单很复杂。任教语文课,难;上好语文课,更难;能把复杂的语文课教简约,难上加难!
9.教学内容要以朴素的方式呈现
“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这样的课堂自有一种自然天成的大美。我们倡导语文的“素课”就是在多媒体泛滥,课堂被网络、图画、音乐等包装得过度臃肿的情况下提出的。“素课”体现的是一种素色、素面、素读、素本的“素文化”。(1)素色:追求自然朴素的课感。(2)素面:直接与学情素面相见。(3)素读:对课文高频反复地读。(4)素本:按语言原本意思解读。
“素课”不能机械地理解为简单,其实它是以教学时空为转移的。学习效果是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性质、数量和比例发生变化的。例如,教学内容要与教学时间相对应。“素课”对教学时间提出了要求:时间对教学内容来说必须是充裕的;时间对师生的身心发展来说必须是适宜的;时间对教学效果来说必须是有效的。还要注意课堂的物理空间、思维空间和情感空间。
大哲学家老子曾说过:“万物莫与朴素争美。”所以,我们要说,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实施要自然大成,需要一定的课堂时空来保证。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需要逐步积淀,有效的语文教学是一种“慢”的艺术。
(二)精读课教学结构的设计
课堂结构指的是在一定教学理念指导下,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构成教学诸元素,在时间、空间上所系统设计的组合方式和程序。
1.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指导设计课堂结构
其中包含二个基本点:(1)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最佳结合;(2)教法与学法的最佳整合。
2.全面、合理地制定课堂教学结构的预期目标
所谓全面的教学目标,从大的方面来说,它包括认知目标和情意目标。所谓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指预期的教学目标要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这样才能促使“最近发展区”向“现实发展区”转化。
3.对教学诸元素进行系统组装
课堂教学的主要元素有6个: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媒介、教学环境、师生素养。
组装是系统的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的统一,是立体的而非线型的,是复杂的结构而非单一的“环节”。
(1)组装的要点:①结构的主轴是教学目标。②结构的顺序是教学层次、教学坡度。③结构的网络是人际交流(师生、生生)。④结构的枢纽是知识体系。
(2)组装的结构模型有分段式、直线式、圆周式、主题式、板块式等。
(3)根据研究,目前精读课的教学流程呈现“主题性”趋势:
①以“知识理解”为中心的阅读教学流程:“解题→释词→分段→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练习”。这种流程致力于学生理解语文完整的知识系统,强调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而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只让学生理解语文工具的知识,而忽视培养学生运用这种工具的能力。
②以“问题研讨”为中心的阅读教学流程:激情导入→出示学习问题→小组学习交流→班级交流学习分解情况→质疑交流。问题引发思维,所以这种流程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③以“读书”为中心的阅读教学流程:初读,感知大意→深读,理解内容→再读,突破难点→续读,体会情感。以“读书”为基本线索,较好地体现了阅读教学的特点。
④以“过关”为中心的阅读教学流程:朗读,过整体感知关→品读,过语言感悟关→研读,过深入探究关→诵读,过积累运用关。这种流程,以“过关”为基本环节,既有分层设计,又有分步要求,扎实而有效。其实质是“读书”。
⑤以“方法”为中心的阅读教学流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要有疑,小疑则小得,大疑则大得→读书贵在运用。这种流程,致力于方法的学习和运用,流程框架设计,教学开放大气。
⑥以“语言”为中心的阅读教学流程:感知语言→积累语言→语言转换→语言应用。这是目前中国小学阅读教学具有现代气息的教学流程,它以学习心理学为指导,聚焦“语言”,指导学生经历语言学习的全过程,达到掌握语言之目的。
⑦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阅读教学流程:独学(学生自主学习)→对学(同桌学生相互学习)→导学(教师指导下的班级学习)。这是笔者根据多年的阅读教学课堂观察和思考,提出的小学语文阅读课的现代结构流程:
a.第一个环节:独学(学生自主学习)。
a)阅读整篇课文。
b)理解课文的情节内容。
c)批注欣赏的内容。
d)画出不懂的问题。
b.第二个环节:对学(同桌学生相互学习)。
a)交流自学情况。
b)回答对方问题。
c)讨论共同感兴趣的问题。
d)联合提出还不懂的大问题。
c.第三个环节:导学(教师指导下的班级学习)。
a)交流课文的重点、难点和突破点。
b)梳理课文的结构、层次和联系。
c)学用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
d)总结规律性语文知识。
(三)精读课教学程序的安排
1.整体领先,细节落实
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是教师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阅读教学贵在整体领先。由于文章主题和表现对象呈现出的多义性,同一个文本,不同的执教者会因不同的阅历背景、解读角度得出不同的文章主旨。而一篇文章一旦进入教材体系,它就将凸显出它的教学价值。由于涵盖了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多种因素,文本便凸显出诸多的教学点。而教师对一篇文本主旨的把握是否准确、深入、独到,对教学点的确定是否准确、适切,将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阅读一篇文章时,当然要具体阅读多种细节。但是细节必须服从整体。阅读教学要在整体指导下落实细节的阅读。
2.感知在先,理解在后
感知是指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理解是逐步认识事物的联系、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感知在先,理解在后”是由人的阅读心理决定的。在心理活动中,先有感知,再有理解。只有充分的感知,才有准确的理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感知。在阅读感知中,应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整体性感知,珍视学生的个性化感知。
3.口语领先,读写跟上
初入学儿童普遍存在着口语超前、书面语滞后的状况。这是语言的发展、儿童的生活、教育等一系列因素造成的。从语言的发展来看,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口语的加工。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从儿童的发展来看,从婴儿降生起,耳边就开始伴随着口语,在有意无意的学习中,他们的口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书面语言则必须要等到孩子读书认字后才能正式接触。因此,语文教学肩负着一个重要使命,在儿童已有口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语文,通过大量的读写,促进儿童口语和书面语同步协调发展,让学生的语言逐渐向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结构紧凑、用词精准的书面语发展,同时提高口语表达的品位。
4.学生先行,教师后置
阅读教学过程,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是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地获取知识,建构意义的过程。满堂灌之所以为语文教学所不取,是因为它消解了学生自主能动地感知、思考、探索的过程。现代教育的特征是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学,个性化地学。中国的小学阅读教学正朝着“生本教育”“学本课堂”方向发展。最典型的做法是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使用“学习单”的设计。
(四)精读课评价标准的要求
1.目标整合
整堂课有明确的、简约的、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并且能整合“三维目标”。“三维”指的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整合”是指以主题为中心对三维目标进行关联、聚焦的优化设定。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中,充分凸现了本课所特有的教学目标和语言教学任务。
2.板块设计
减少传统语文教学的流水线设计,在整体观照下进行单元组文构建、主题板块设计、分类分层实施。初步构建了课堂教学的“点、线、面结构”:语言点指向、线型动态流程、板块框架推进。站在“整体优化”的立场上,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从全局到部分,从实践到认知,从感性到理性,从内容到形式。
3.语言习得
把“语言”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和教学主线。在“三境”(情境、语境、心境)的引领下强化“语言习得”,包括语言知识(字、词、句、段、篇、逻辑、修辞等)的学习,语言能力(听话、说话、阅读、习作、写字等)的培养、语言文化(汉字字源与演变、语言交际等)的渗透。课堂不仅有浓浓的语文味,而且有语言重点训练项目。在理解语言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语言现象的积累、语言表达的学习、语言迁移的训练。能把“写”(写字、写片断、批注)挤进课堂。
4.学生为本
学生是语文教学的客体,又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学”于学生,“让位”于学习。以学生的经验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以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归宿。把学生投入到语言学习的海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教学的各个阶段和每个环节,呈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基本态势。
5.师生对话
从“教师中心”“学生中心”走向“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初步实现了“互动式”教学格局:师生情感上互动、师生知识上互动、师生方法上互动、师生思维上互动,乃至师生之间的整个心灵互动。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共生、互利、双赢。教师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首席导师,起编导、诱导、引导、教导的作用。
6.气氛活跃
在基本保证语文课堂教学物理条件的基础上关注良好语言学习气氛的创设和维持。①有情趣的导课。②有未解的内容。用问题引导教学,使教学过程充满思维、想象的活力。③有感悟的环节。情有所感,理有所悟,使语文教学进入学生的情感领域、心灵之中。④有灵活的方式。接受性学习要有启发,自主性学习要有时间,合作性学习要有效率,探究性学习要有设计。⑤有余味的结课。少些句号,多些问号、感叹号、省略号和逗号。
7.资源丰富
拓宽课程资源的渠道,鼓励和引导学生收集信息资料。除了课文文本外,要使用丰富多彩的其他学习资源:①寻找课文隐含的学习资源(主要是语言现象)。②利用课堂即时学习资源(学生的解读、教师的观点等)。③开发课堂外的学习资源。学习资源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内容的完成服务。
8.特点鲜明
语文课堂切忌面面俱到、平均用力,要轻其所轻、重其所重。重要的是一节课要有鲜明的个性教学特点。依“特点”而教,据“特点”而学,在“特点”上给力。根据文体特征、语言特色、教学特长选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
9.教风朴素
删繁就简,清晰平淡。较好体现“素课”的理念:①生态自然的“素色”。②直接与文本对话的“素面”。③对课文高频反复的“素读”。④按语言原本意思理解的“素本”。课堂展示的是本色、简约、有效的“素文化”。
二、重点分析
1.精读课的课时教学目标
一般来说,一篇精读课文分二课时教学,不同的课时有不同的教学目标。
(1)第一课时:①建构本课的阅读话题。②掌握本课的生字词。③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④了解课文要点及主要内容。(第一学段暂不安排第④项内容。进入第二、三学段后,对②、③两项要求主要通过课前预习及课堂反馈予以落实)
(2)第二课时:①第一学段以了解词句的意思和感受课文内容为主,第二学段重在把握课文结构以及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第三学段主要从文体、表达顺序、关键词句去体悟课文的思想感情,把握它的表达方式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②熟读课文,进行语言理解、积累和运用。③安排单项练习、读写结合的练习及拓展性阅读。
2.精读课的教学程序
(1)低年级是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课文内容浅显,篇幅短小。一般来说,学生只要能正确、流利地读出课文,也就大体上理解了课文内容。古诗内容较深,学生只要能读会背,对内容的理解不作硬性要求。这样看来,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主要是读,特别是朗读。在反复、逐步深入的朗读中强化识字,积累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一篇低年级课文的教学顺序可以安排为:
①初读:读正确。
②熟读:读流利。
③理解地读:读出感情。
(2)低年级“三读式”教学程序,体现了“以读为主,寓讲于读”的精神,符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传统经验。同时又加强了识字和朗读训练,有利于为语文学习打好基础。这一教学程序如果用两课时的话,第一课时就是“熟读、识字”,第二课时就是“理解地读、写字”。
中、高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2000多个汉字,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在这种情况下,阅读教学应更加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放手在自读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解。为此,一篇课文的教学顺序大致可以安排为:
①自读自悟:读通、读懂。
②汇报交流:深化、提升。
③读背说写:积累、运用。
3.精读课的教学内容
(1)词语教学。包括正确读写、理解词义和积累运用。三类重点词语是:生字生词、熟字生词、熟字熟词(词义、词性发生变化的词;在文章中起关键作用的词)。理解词义是词语教学的重点,积累和运用词语是词语教学的关键。
(2)句子教学。①理解句子的三层意思。一是表层意思,即字面意思。二是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联系上下文理解)。三是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②理解文中句子与词语的关系。理解句子的主要方法:一是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二是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针对在文章中起结构作用的句子),三是从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入手(针对有特殊作用的句子)。其外还有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抓主干理解句子,直观演示理解句子等。
(3)语段教学。语段教学的关键是把握语段教学的性质,使小学生掌握语段的基本要素及其作用,明确语段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掌握连句成段的方法。重点语段不仅包含文字、词汇、句子、标点、修辞、逻辑的知识,还涉及中心、选材、层次、表达等技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把字、词、句、篇的教学与语段教学结合起来,就能给学生以具体、深刻的印象,并能起举一反三的作用。
(4)篇章教学。包括四个内容:一是理清文章思路,二是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三是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四是体会课文的思想情感。在不同学段,应有所侧重地加以训练。
(5)朗读教学。朗读教学对于理解文章的涵义、积累语言表达、发展语感具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基本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
(6)默读教学。默读的基本要求是:一是要集中注意力,依靠视觉把文字直映到大脑阅读中心,不用指读、唇读、数读,更不能出声。二是达到一定的速度。第三学段阅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三是注意默读的效果,能边读边想。
(7)复述教学。其基本形式有:①详细复述。主要适用于第一、二学段。②简要复述。适用于第二学段。③创造性复述。一是改变顺序复述。把运用倒叙、插叙的课文改为顺叙,如《凡卡》。二是改变人称复述。把第二人称的改为第三人称,如《再见了,亲人》。把第三人称的改为第一人称,如《鲸》《新型玻璃》等。三是改变体裁复述。如将叙事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改为故事。④扩充内容复述。《精彩的马戏》中只详细地写了猴子爬竿、黑熊踩木球、山羊走钢丝三个节目,可让学生仿照这几个节目的写法,将小狗做算术、猴子骑车、马钻火圈等节目也补充出来。
4.精读课的教学策略
(1)一般策略。以建构主义心理学为指导,精读课的一般教学策略有:
①前置性学习策略。正式学习课文之前安排预习、练习、研习等,为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前提性基础。
②抛锚性学习策略。创设开放大气的教学情境,把学习内容放置于大的背景之中,为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
③二次性学习策略。师生关系上,先学后教。生生关系上,先学生“独学”,后学生“群学”。学习程序分步进行,展开学习过程。
④图解性学习策略。利用“学习导图(表)”帮助学生理解重点、难点,疏理学习内容和关系,形成知识结构体系。
⑤比较性学习策略。采用各种形式的比较,发现异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⑥表现性学习策略。学以致表,把内化的知识通过说、写、做等外部方式表达出来,以检验学习效果。
(2)学段策略。
①第一学段精读课的重点策略:a.培养阅读习惯和兴趣。b.训练朗读方法。c.落实字词句练习。d.加强写字。e.重视语言积累。
②第二学段精读课的重点策略:a.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b.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c.培养理解和运用词句的能力。d.培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e.突出语段教学。
③第三学段精读课的重点策略:a.学会预习课文,养成预习的习惯。b.学习文章的表达方式。c.初步掌握常见文体的阅读方法。d.学会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e.进行拓展性阅读。
三、学生研讨
共同研讨六年级下册精读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教案(2课时)。请特别关注教学环节的安排及其设计意图。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
第一课时案
一、谈话激趣,揭题导入新课
1.谈话入题。(幻灯映出居里夫人肖像)同学们,她就是居里夫人,就是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两度获得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介绍这位伟大女科学家的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板书课题)
2.揭题议题。齐读课题,据题发表感想,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特意选取居里夫人独有的科学发现和她所获得的最高荣誉作为激趣谈话核心内容导入,并引导学生扣住“跨越百年”和“美丽”两个关键词议题质疑,借此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全文,整体把握内容
1.提出初读要求。轻声朗读,读准字词,读通句子;浏览课文概括文中写了居里夫人哪些事情;默读课文,体会“美丽”“跨越百年的美丽”等作者盛赞居里夫人的语句。
2.学生自读体会。
3.反馈初读情况。
(1)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
(2)讨论主要事件。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穿插提示、归纳:在法国科学院宣布天然放射性元素镭的发现,引起全场震惊。(第二自然段)由放射性现象引发思考,发现和提炼出了放射性元素镭。(第三自然段)
(3)讨论美丽之点。预设——学生方面:美在镭元素的光焰;美在居里夫人的形象;美在敢于创新的胆识、锲而不舍的毅力、献身科学的精神、淡泊名利的品格……教师方面:作如下归纳,居里夫人的形象美丽;居里夫人的研究成果美丽;居里夫人的精神品格美丽。
[设计意图:以上是第一轮读书。检查生字新词自学情况,旨在梳文通句;讨论主要事件和美丽之点,旨在从文字到文本、从局部到整体把握课文梗概。这样,便于下一环节对课文进行重点深究,以实现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
三、细读课文,认识形象之美
1.抓住具体词句体会形象之美。
(1)激情谈话。居里夫人集外在美与内在美于一身,显示出她作为一位伟大的女科学家独特的魅力。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她的外在美——形象之美。
(2)找语句,谈感受。方式:个人自读,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主要语句有:①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②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③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则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2.抓住事件场面感受形象之美。
(1)谈话过渡。这就是居里夫人,她有着秀外慧中的品貌之美、超凡脱俗的气质之美!
(2)启发概括(找出文中的语句):“她今天要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在这里宣布一项惊人发现:天然放射性元素镭。”(指导朗读,体会“惊人”。)
(3)体会反响(采用引读法)。
①由一个美丽的女科学家来宣布一个惊人发现,是史无前例的,从哪儿看出来——(学生读有关句子)
②当看到这位美丽的女科学家走上讲台时——(学生读有关句子)
③当这位美丽的女科学家宣告了那个惊人的发现后——(学生读有关句子)
[设计意图:本环节抓住两个要点,一是抓住居里夫人肖像描写的词句,从正面体会她夺人眼球的仪表风采;二是抓住主要事件及会场上的强烈反响,从侧面感受她超凡脱俗的形象。]
四、导读归纳,埋下伏笔
1.导读:多么美丽的女科学家,多么美丽的科研成果,多么美丽的神圣时刻!让它们在我们的心中定格吧——示意朗读
2.预伏:居里夫人的美不仅在形象,更在品格!下一节课咱们来体会她的伟大品格。
[设计意图:教师充满激情的谈话和学生对全段的感情朗读,既产生了总结全课、强化整体印象以及深化思想情感的作用,又对下一节课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第二课时
一、导课谈话,带入情境
1.谈话激情。一百年前的一天,当居里夫人宣布了他们的惊人发现时,她的美丽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里。她的美丽不仅在形象,更在品格!
2.导入新授。让我们深怀敬意继续走进课文,细细体会她有哪些品格。
[设计意图:本课时煽情导入,既回应前课,又激发学生新课学习兴趣,同时运用设问,揭示本课时学习任务,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指向。]
二、细读课文,体会品格之美
1.学生自由读书
自读课文第3—5自然段。圈出表现居里夫人语言、行动、神态的词句,体会居里夫人的品格。找出作者的评价,体会这些评价的含义。
2.交流自读体会(根据学生发言出示有关词句集体研究)
(1)抓住人物表现,体会品格。注意关键词语的作用:①“尽管”“却”“别人”与“她”(敏于思考、敢于创新、热爱科学)。②“可能”(研究决心、研究信心)。③“废弃的破棚子”“烟熏火燎”(工作环境恶劣);“终日”“点点烧痕”“疲劳至极”“酸痛”(工作艰巨);“隐退”“眼花耳鸣”“苍白乏力”“早逝”“歧视”“沉重负担”“默默”(忍辱负重,坚忍不拔)。整体悟出:钟情科学、献身科学、甘于吃苦、锲而不舍……。
(2)抓住研究成果,体会品格。引读感悟:功夫不负苦心人,居里夫人艰辛工作,终于炼出了镭,让我们分享她的快乐(学生接读)经过三年又九个月……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这就是居里夫人,她用青春和生命打造了自己的人生,更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请看——(学生接读)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块永远的里程碑。这就是居里夫人,她用……献给科学事业,也换来了众多的荣誉——(学生接读)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两次诺贝尔奖。这就是居里夫人,她本来……但是她没有——(学生接读)她视名利如粪土……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3)体会作者评价,找相关语句体会
[设计意图:以上教学分为三个步骤,一是抓住居里夫人潜心研究、淡泊名利的表现来体会;二是抓住她的伟大成果和社会影响来体会;三是抓住作者的高度评价来体会。分别用了细读品味、引读体会、选读感悟等不同方法,紧扣主题,层层深入。]
三、点题拓展,深化理解
1.启发理解课题。现在,你能说说课题的含义吗?
两个要点:①实指:作者写这篇纪念文章时,正是居里夫人发现镭一百周年。②虚指:居里夫人的伟大品格以及对科学的贡献超越时空,永垂不朽。
2.布置课外阅读。居里夫人的研究成果给人类带来巨大的财富,她献身科学的业绩数不胜数(下发课外阅读材料,包括课后一篇“阅读链接”),请大家课后认真阅读这些材料,把你的阅读感受写下来。
[设计意图:此环节回应课题,深化理解课题的含义,一方面是课堂结构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升华阅读情感的需要。布置课外阅读,旨在拓展视野,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
附课文:
跨越百年的美丽
1998年是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发现放射性元素镭一百周年。
一百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法国科学院人声鼎沸,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全场立即肃然无声。她叫玛丽·居里,她今天要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在这里宣布一项惊人的发现:天然放射性元素镭。本来这场报告,她想让丈夫来作,但皮埃尔·居里坚持让她来讲。在此之前还没有一个女子登上过法国科学院的讲台。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关于放射性的发现,居里夫人并不是第一人,但她是关键的一人。在她之前,1896年1月,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了X光,这是人工放射性;1896年5月,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性。尽管这都还是偶然的发现,居里夫人却对此提出了新的思考: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是她提出了放射性这个词。两年后,她发现了钋,接着发现了镭。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一天,疲劳之极的玛丽揉着酸痛的后腰,隔着满桌的试管、量杯问皮埃尔:“你说这镭会是什么样子?”皮埃尔说:“我只是希望它有美丽的颜色。”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它真的有极美丽的颜色,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
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在发现镭之后的不断研究中,居里夫人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那一刻起就流传于世,迄今已经百年。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捐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心爱的实验室。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当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