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283年1月8日1283年1月8日,昏暗的牢房中,充斥着雨后潮湿夹杂着干涸的血的味道,几盏油灯封闪着微弱的光,被风一吹,就灭了两盏,地上铺满稻草,却仍然抵挡不住那种附骨的湿邪之气,这里常年不见天日,连空气都是混浊的,周围寂静,却时不时的传来一声声哀嚎,然后又陷入寂静,如死地一般。在这暗无天日的牢房中,只有高墙上的一小方窗口中透露着一束光,提醒着这仍然是人间。在窗口下方,孤坐着一位中年人,他脸庞消瘦,胡子杂乱,束发松垮,只是呆呆地望着地上自己的影子
突然,不远处的监狱门传来了开锁的声音,随后传来一声杂乱的脚步声,听声音大概有四五个人,脚步声越来越近,最后停在了一个牢门前,一个身形魁梧,穿着铠甲,手扶弯刀的壮汉对着牢房内盘坐的消瘦人影用蒙语叫了几句,随后翻译官叫到:“文天祥,你到底降还是不降!”,没错,这道人影便是在1278年12月24日被元军大元帅张弘范俘虏的文天祥,此时他已经被关押了5年,他的国家南宋已经在1279年3月19日崖山海战中灭亡,他现在已是无主之臣,亡国之奴,但是元廷仍然佩服其才能及忠义,想纳为己用,故而没有*他,但是他已心如死灰,只求一死,在此之前已经尝试过多次自*,但却未遂。面对元军的质问,他没有说话,仍然低头不语。见状,元军说到:“你看这是谁”,随后,一位少年从暗处走到光线下,文天祥抬起眼仔细地看了看身前的人,微微一怔,立马起身拜伏在其面前,悲痛的说到:“陛下!”。
此人便是早已在1276年2月投降的宋恭帝赵㬎(xǐan,读作“显”)(南宋在1276年2月投降时,益王赵昰和广王赵昺逃了出来,就是后来的宋端宗和被陆秀夫背着跳海的宋末帝,赵㬎是宋端宗赵昰的弟弟,宋末帝赵昺的哥哥),此时被忽必烈赐位瀛国公。文天祥内心百感交集,他没想到自己在和恭帝阔别7年之久后还能重逢。文天请赵㬎坐于上位,自己面北跪拜,赵还没来得及说话,文天祥便痛苦嚎啕地说:“陛下请回,陛下请回”(瀛国公往说之,一见,北面拜号:“乞回圣驾。”——《文天祥全集》卷十七《宋少保右丞相兼枢密使信国公文山先生纪年录》)
尽管宋恭帝赵显只有11岁,对国仇家恨的理解或许还没有文天祥深刻,但文天祥不想让这位皇帝在自己面前丢了尊严。最终,宋恭帝抱着昔日的文丞相号啕大哭,一句话都没说。
逃亡流亡朝廷逃亡路线
时间回到1276年二月,临安皇城举行了受降仪式,宋恭帝赵㬎正式退位,在退位的前夜,处置使杨亮节护卫者杨淑妃和他的两个儿子,即益王赵昰和广王赵昺逃出了临安,在金华与坚持抗争的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会合,接着进封赵昰为天下兵马都元帅,赵昺为副元帅。元军统帅伯颜继续对二王穷追不舍,于是二王只好逃到福州。不久后,刚满7岁的赵昰即位,是为宋端宗,加封其弟赵昺为卫王,张世杰为大将,陆秀夫为签枢密院事,陈宜中为丞相,文天祥为少保、信国公,组织抗元工作。但是元朝为了加紧灭宋,对南宋流亡朝廷穷追猛打,至端宗景炎二年(1277年),福州被攻陷,张世杰抢夺船只出海,南下广东。
宋末三杰:陆秀夫,文天祥,张世杰
而宋端宗准备逃到雷州,不料遇到台风,又与元军遭遇,端宗差点溺死,后因此得病。左丞相陈宜中只身前往占城借兵,但是端宗没有等到他回来,死在了海上。宋端宗赵昰死后,赵昺即位,年号祥兴,此时他才7岁。登基后左丞相陆秀夫和太傅张世杰护卫末帝逃到崖山,建立据点,继续抗元。
其间,文天祥率部在赣州一带阻击中路元军的进攻,一度重创冒进的敌军,使宋军士气大振,好似又看到复兴宋室的希望,但是这只是回光返照而已,随着元军源源不断的增援后,很快挫败文天祥的抵抗,继续向南挺进,最后由西夏后裔李恒率军攻克广州。文天祥所部退入广东后,在潮阳,海丰一带继续与元军作战。1278年12月20日,文天祥在五坡岭遭元军突袭不幸被俘。
崖山!崖山!祥兴二年,1279年3月19日,这一天,是宋朝的最后一天,元将张弘范进攻赵昺朝廷。后来,攻占广州的西复后裔李恒也带领援军也赶来参战。宋军兵力号称二十万,其实其中十数万为文官、宫女、太监和其他非战斗人员,各类船两干余艘;元军张弘范和李恒则有兵力十余万(一说为十万),战船数百艘。
这时宋军中有人建议,应该先占领海湾出口,保护南方的撤退路线。张世杰为防止士兵不战而逃,就否决了这个建议,并下令放火烧光陆地上的宫殿、房屋、据点,破釜沉舟,作“背水一战”。后来他又下令,将上千艘宋军船只以“连环船”的办法,用大绳索一字形连贯在海湾内,并且安排小皇帝的“龙舟”放在军队中间(多么熟悉的操作)。
战斗刚开始的时候,元军用小船载满了茅草和膏脂等易燃物品,想乘风纵火冲向宋船。宋军没有忘记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还是吸取了教训的),他们在船身外层涂了一层泥,并在每条船上横放一根长竿,以抵御元军的火攻快船。
崖山海战
元军水师多次火攻不成后,就打算改变战术,围困宋军,用水师封锁海湾,陆军断绝宋军打水及砍柴的道路。宋军只能吃干粮度日,捕鱼充饥。张世杰为摆脱被动的局面,决定首先消灭元军水师,打开缺口。他命令解索两百艘战舰,配六万兵士,由刘义和方兴日统帅,向元军海湾封锁线发起进攻。双方在珠江入海口的海湾外围激战数日,宋军损失惨重,未打破元军的封锁。
此间,文天祥被元军由潮阳经伶仃洋押至崖山,李恒以死要挟文天祥修书劝降张世杰,文天祥则说:“我不能保卫自己的父母,难道还能教唆别人背叛自己的父母吗?”(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宋史.天祥传》),并且把前些日子写的《过零丁洋》给他看,至此李恒就不再逼迫了。
1279年2月6日,海面上大雾飘渺。张弘范决定向几乎弹尽粮绝的宋军发起总攻。张弘范将其军分成四路,东、南、北三面各持一路,张弘范自领一军与宋军西线相距数里,各路军相约以奏乐为总攻信号。
正午,元军开始奏乐,宋军听后以为元军正在开宴会,防备松懈,实不知这乃是他们灭亡的终曲。乐声响起,元军从四个方向发起突袭,首先张弘范水师正面进攻,用帆布遮蔽,预先埋伏的伏兵船在雾雨天气的掩护下驶近宋船,当两边船舰接近时,元军立马撤下帆布,一边快速突进,一边准备炮火,面对突然出现在眼前的元军舰船,宋军阵脚大乱,慌忙抵抗,但已失先机,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一时间七十艘大船被破,宋军旗舰暴露在元军舰船的视线内,此时宋军惨叫哀嚎不绝于耳,很快,宋军旗舰已在敌弓箭射*范围之,元军即刻便可取敌首性命!
此时的张世杰绝望了,他心想,终究还是到了这个地步吗?我尽力了。见大势已去,他带领残部十余只船舰斩断大索,突围而去。此时,小皇帝赵昺的船在军队中间,四十三岁的陆秀夫也是同张世杰一样,悲痛万分,帝国的幕落终将还是到来了,陆秀夫见无法突围,便对赵昺说:“陛下,事已至此,无可挽回,陛下也只能以身许国,不可再辱”,赵昺睁大眼睛,泪流满面,惶恐的不知所措,陆秀夫见状,背着九岁的赵昺投海自尽。十余万军民有些战死,有些目睹这一惨状,号啕大哭,跳海壮烈殉国。那日,血海连天,晚霞似火,满目疮痍。
宋朝灭亡,国祚三百二十年。
《宋史》记载,七日后,十余万具尸体浮海。
战后,张世杰希望以赵昺之母杨太后的名义,再找宋朝赵氏后人为主,再图后举,但杨太后在听闻儿子死讯后,亦赴海自*,张世杰将其葬在海边。不久,张世杰舰船在平章山附近海域遇大浪倾覆,张世杰不幸溺毙。
被俘虏的文天祥在元军船舰上目睹了崖山海战,痛不欲生,泪流满面,他钟爱的国家,努力支撑的信仰,在今天化为乌有,于是作《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国事不济,孤臣天祥,坐北舟中,向南恸哭,为之诗》悼念。战后,文天祥被押解七千里至元朝大都。
生,我所欲者也,义,亦我所欲者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时间回到1283年,此时,距离南宋灭亡已经过去了3年左右,元朝皇帝忽必烈最后一次许以宰相官位劝降,被文天祥断然拒绝,忽必烈问:“既然你不愿意投降,在你死之前还有什么愿望?”,文天祥说:“我受宋朝的厚恩,位居宰相,怎么能做贰臣,只求一死而已”(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宋史》),至此,忽必烈不再说话。
北方的天气非常寒冷,风声呼啸,整个城笼罩在一股肃*之气当中,文天祥缓步走向刑场,每一步都异常坚定,无畏,由于在狱中常年不见天日,他已分不清东南西北,便向看热闹的百姓问到南方在哪边?百姓指了指南边的方向,文天祥便向南边故土进行了最后一拜。
至元十九年农历腊月初九(1283年1月9日),文天祥被*,年47。
结语三百多年前,赵匡胤从后周的孤儿寡母中夺走了江山建立了宋朝,三百多年后忽必烈又从南宋的孤儿寡母的手中夺走了江山建立了元朝,世间的事真的是因果循环,不知赵匡胤知道后又会作何感想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