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有点脆弱,动不动就出心理问题。什么原因?我想有两点很关键,一是独生子女很孤单,他们没有成长的参考线;二是爸爸妈妈忙于赚钱,孩子的物质生活很丰富,精神世界很空虚。
但是,这些也是这个时代的客观存在怎么办?个人很难逆流而上,但顺应时代潮流付出的这个代价有点惨。家长能为子女多做一点的,就是要让孩子看到更多的像他们一样迷茫的别人家孩子的童年。
之前有个很火的电视节目叫《变形计》,就是这个意图。让城里的孩子去体验一下农村孩子的生活,会让他们更知足、惜福、少一些抱怨;农村的孩子进入到城市里的家庭体验一段时间,让他们知道努力、上进,这世界还有另外一种更好的生活可能!
电视节目没有办法每个孩子都参加,但是,像《童年》这样的书给孩子买一本却不难实现。
让孩子们在短时间内了解到那么多人的童年,给他们提供这许多真实的生活样本,不仅可以舒缓孩子因成长带来的压力,安抚他们的烦恼情绪,借着别人的故事这面镜子照自己,孩子还会思考自己未来想成为怎样的人。
书中讲述了56个来自世界各地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人,他们的童年往事和生命中的重要时刻。
爱因斯坦、居里夫人、戴高乐、孔子这些伟人;安徒生、卓别林、弗里达、巴尔扎克这些在专业领域大有成就的人,以及不为人知的普通人。
在克劳德·旁帝和玛丽·德布莱辛这两位法国图、文作者眼里,他们都是成功的人!作者传递给孩子们这样一个信息:历经艰辛取得的这种成功不以财富为衡量标准,而取决于他们都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就像两位作者在书的前言中第一句里说的那样:“有些大人已经忘记了他们自己也曾经是孩子,忘记了那些冒险、快乐,以及或大或小的挫折。”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棵大树,那么,我们的童年就是树根,它对滋养整棵人生之树枝繁叶茂、开花结果,对人在一生中的价值实现起到关键作用。正如封底那句话所说:
无论人们记得与否,童年是抹不掉的,永远都抹不掉。所有的男人和女人都与他们2岁、5岁、10岁或12岁时的样子相似。他们的童年没有消失,只是随着岁月发生了变化,展开了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