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时,李冰又命人在船上栓以绳索,牵引往返摆渡,既安全方便又省时省力。这样,堰工们便用摆渡船从岷江里挖出大量河沙,通过渡船来回运送,不断将沙石堆砌在江心洲的鱼嘴上,同时用早就准备好的竹笼反复堆砌成堋,形成鱼嘴。
分水鱼嘴建成以后,内江灌溉的成都平原就很少有水旱灾害了。为了进一步控制流入宝瓶口的水量,在鱼嘴分水堤的尾部,李冰又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飞沙堰”溢洪道。这是李冰治水第三步——修建飞沙堰。
飞沙堰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今日都江堰,已从古时用竹笼卵石堆砌的临时工程改用混凝土浇铸,以保一劳永逸的功效。
千秋纪李冰鱼嘴、飞沙堰、宝瓶口,李冰就是用这三大件构成了都江堰工程,征服岷江,变水害为水利,岷江水流经宝瓶口再分成许多大小沟渠河道,组成一个纵横交错的扇形水网。两千多年来,它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排灌作用,灌溉成都平原的千里农田,使四川成为“天府之国”。它的原理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
人们赞美都江堰“泽被千秋”“功著万代”。为了纪念李冰的历史功勋,人们在都江堰边的玉垒山麓修建了二王庙。著名当代文化学者余秋雨在《都江堰》一文中直书:“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值班编委:张艺舸
责任编辑:王绯
编辑:张艺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