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大海啊故乡音乐教案,大海啊故乡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3 15:53:57

第一单元东海渔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唱歌《赶海的小姑娘》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设计节奏,为歌曲伴奏。

3、认识F大调和降记号、还原记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谁来说说他见过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同学分别说出对大海的印象:海水蓝蓝的咸咸的,海风吹在脸上的感觉很凉爽。

2、看来同学们和大海已经是老朋友了,那同学们再来说说大海边有什么呢?

同学:大海边有沙滩、有贝壳、还有礁石……

师:那今天我要给同学们上的音乐课跟什么有关呢?(大海)对了,首先我把这歌曲唱一遍,同学们仔细听了,等下我要提问的。

二、教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1、教师范唱《赶海的小姑娘》歌曲一遍,同学们喜欢听这歌曲吗?(喜欢)那好,今天我们就认真的学,你们学会了,会比老师还唱得好呢!

2、提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

3、学唱第一乐段

(1)老师范唱第一乐段,并提问:这个乐段有几个乐句?

(2)分句教唱四个乐句的歌谱,注意音准。

(3)学生学唱第一乐段。

(4)指导学生有稍快的速度、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这个乐段。

4、学唱第二乐段。

(1)师范唱第二乐段,提问:这个乐段有几个乐句?它的情绪和第一乐段有区别吗?

(2)师分句教唱三个乐句的歌谱,注意音准。

(3)指导学生认识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并明确对歌曲的情绪表现有什么作用?

(4)学生学唱第二乐段,注意唱准特殊的节奏。

(5)指导学生用连续的声音演唱第一、二乐句,唱准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用有弹性的声音演唱第三乐句。

5、学唱结束句。

(1)师范唱结束句,提问:结束句的节奏与前面两个乐段的节奏有什么不同?

(2)学生演唱结束句歌谱,注意长音处的时值要唱足。

(3)演唱结束句。

6、完整演唱歌曲。注意要表现出愉快的心情。

7、学习F大调。

(1)讲解F大调的基本知识。

(2)认识降记号、还原记号。

三、结束新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大海啊,故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美好情感。

2、能随音乐哼唱歌曲,了解歌曲旋律的发展。。

3、认识附点四分音符。

4、学会发“u”的口型。

教学过程:

1、导入:发声练习,学习“u”音的口型。

2、播放歌曲录音并提问:歌曲中唱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

3、学生跟着录音哼唱歌曲,并思考: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每个乐段有几个乐句?

4、学生再跟着老师的歌谱唱一唱第一乐段,注意节奏、音准。

5、师提问:在这个乐段中,有一个节奏型被告频繁使用,请你们找出来。

6、学生手打恒拍,用“ da”读节奏,老师讲解附点四分音符的记法与时值。

7、提问:这个节奏型表现了什么?

8、学生再唱一唱第一乐段歌谱,并用手画出旋律线。

9、提问:第一乐段的旋律线有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画面?

10、学生演唱第一乐段,注意节奏准确、咬字清晰。

11、完成练一练旋律。

12、试唱第二乐段。思考:这个乐段与第一乐段在音乐情绪、旋律进行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小螺号》

2、活动《捕鱼归来》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声音演唱歌曲《小螺号》。

2、认识反复记号。

3、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捕鱼归来》的创编和表演。

教学过程:

1、学唱《小螺号》。

(1)导入:同学们认识海螺吗?吹过螺号吗?

(2)欣赏歌曲《小螺号》。提问:歌曲中唱了什么?

(3)老师范唱歌曲,学生边听边思考: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可以分为几个乐段?

(4)学唱第一乐段。提问:这个乐段有几个乐句?每个乐句之间有什么联系?节奏有什么特点?指导学唱歌谱,教唱歌词。

(5)学唱第二乐段。提问:这一乐段有几个乐句?与第一乐段相比,它的情绪、节奏有什么变化?师分句教唱歌谱、填词演唱。

(6)讲解反复记号。

(7)完整演唱歌曲,注意两个乐段的情绪对比。

2、活动《捕鱼归来》

(1)导入:同学们见过渔船回到码头的情景吗?请说一说。

(2)学生分别学习演唱海风、海浪、螺号、渔歌的音乐。

(3)全班创作《捕鱼归来》的情景。

3、课堂小结:

这一课的学习,大家的积极性高,主动性强,进步很快,还希望你们多利用课余时间练习,一定要背熟歌词。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丰收欢乐而归》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丰收欢乐而归》,感受乐曲中不同的速度所表达的不同情绪。

2、能够充分想象力,感受音乐表现的不同情境。

教学过程:

1、聆听乐曲片断,思考:这首乐曲是西洋管弦乐曲还是民族乐曲?为什么?

2、老师简介作品《东海渔歌》和曲作者。

3、分段欣赏——引子

(1)聆听音乐,并思考:领奏乐器是什么?表现了什么情绪?联想到什么画面?

(2)再次聆听,并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它的节奏、速度、力度有什么特点?

4、分段欣赏——A段

(1)聆听音乐,并思考:这段音乐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领奏乐器是什么?联想到什么画面?

(2)看谱随音乐跟唱主题旋律,并分析它的节奏、速度、力度的特点。

(3)学生用坚定自豪的声音演唱主题旋律,注意长音处的时值要饱满。

5、分段欣赏——B段

(1)聆听音乐,并思考:这段音乐让我们想到了什么画面?它的速度、力度、节奏有变化吗?

(2)提问:这段主题和A段主题有什么联系?

(3)学生跟唱主题旋律。

(4)再次聆听音乐,思考:这段音乐具有我国民间锣鼓音乐的特点,它的锣鼓节奏是什么?

(5)出示节奏谱,指导练习。

6、完整欣赏。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1、小小演奏家《多年以前》

2、小小歌唱家《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口风琴熟练吹奏《多年以前》,并掌握穿指法和缩指法。

2、能够祝唱《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曲谱,掌握合唱的要求,即音高准确、声音和谐。

教学过程

1、学吹口风琴曲《多年以前》

(1)提问:这个乐曲有几个乐句?之间有什么联系?

(2)试唱曲谱。

(3)提问:这首乐曲的旋律进行有什么特点?应该如何设计它的力度变化?

(4)学生挥拍唱曲谱。

(5)学吹奏口风琴。学习穿指法和缩指法。

2、视唱《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1)学生视唱高声部曲谱,思考:这首乐曲有几个乐句?每个乐句之间有什么联系?

(2)学生演唱高声部曲谱,注意用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3)视唱低声部曲谱,注意四度大跳的音准。

(4)学生分声部合唱。

(5)师生合作演唱。

(6)学生分声部合唱曲谱,注意音准,以及声音的和谐。

第二单元 音乐中的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草原放牧》。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草原赞歌》,表达对草原的赞美。

2.能听辨出乐曲的主题是根据《草原赞歌》的旋律改编的,能准确分辨乐曲两个部分。

3.认识琵琶,并能在音乐中分辨琵琶和双簧管的音色。

教学准备

碟子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讲述故事。

二、欣赏音乐《草原放牧》

1.听录音。

2.学唱歌曲《草原赞歌》

(1)这是美术片《草原小姐妹》的主题歌。《草原放牧》的主题就是根据这首歌曲的旋律改编的。

(2)引导孩子们分辨歌曲调式和前两个乐句的旋律特点:调式是羽调式,结尾音是la。前两个乐句运用了同尾换头的创作手法,除了第一小节不同外,其他部分的旋律都是相同的。

(3)随伴奏再次演唱。

3、欣赏《草原放牧》的引子和第一部分。

4、欣赏第二部分。

5、完整欣赏

6、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歌表演《老鼠和大象》。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和谐地演唱合唱部分。

2.能与老师合作表演,用歌声和带节奏的念白“讲述”老鼠和大象的故事。

3.知道《老鼠和大象》的寓意。

教学准备

碟子

教学过程

一、编创导入。

1、师按节奏读歌词片段,引导孩子们关注歌词及其节奏的特点。

2、孩子们按节奏朗读歌词,老师敲击节拍。

3、孩子们用 do、re、mi、sol 即兴编创一句歌词的旋律,教师先示范。

二、初听歌曲

1.教师范唱或播放歌曲,听辨歌曲的演唱形式(齐唱与合唱),并引导孩子们听出歌曲唱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2.教师与学生跟琴学唱歌曲;讲述《老鼠和大象》的故事。

三、学唱歌曲。

1、视唱第一乐段歌谱。

2、演唱第一乐段歌词。

3、合唱第二乐段。

4、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

5、完整演唱歌曲。

四、合成表演,结束本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哪吒再生》

教学目标:

1. 能分辨《哪吒再生》四个部分的音乐在速度、节奏和情绪上的特点。

2.能联想四个部分的音乐表现的情景。

3.能随音乐分辨四个部分。

教具准备:

碟子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引导孩子们一起讲述哪吒的故事,再讲述《哪吒再生》的故事,引出我们来听一听,音乐是怎样表现这个故事的。

二、欣赏《金光洞里》。

1、播放音乐,引导孩子们分辨音乐的速度、情绪及联想到的情景

2、小结:乐曲开始,扬琴奏出轻轻的震音,缓慢的速度,表现了哪吒的师傅把银丹放入用藕作身体、荷叶作衣衫的“人”形中。随着主题多次反复,葫芦里喷洒出金水,荷花也放射出灿烂的金光。

三、欣赏《哪吒苏醒》

1、播放音乐,引导孩子们听辨音乐的速度、音色、情绪及联想到的情景。

2、小结

四、欣赏《师徒相见》

1、引导分辨音乐的速度、情绪及联想到的情景。

2、小结。

五、欣赏《出发报仇》

1、引导分辨音乐的速度、三连音、情绪及联想到的情景。

2、小结。

六.完整欣赏。

师:同学们,金复载叔叔写的《哪吒再生》精彩吗?你们喜欢吗?那好,咱们再听一遍,把你感受到的都表现出来!

七、聆听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守株待兔的老农夫》

教学目标

1、能用诙谐的声音和表情演唱歌曲。

2、认识倚音记号,并准确演唱。

3、能复述成语“守株待兔”的故事,懂得并说出它的寓意。

教学准备

碟子

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

师生共同讲解“守株待兔”的故事,引出课题。

2、学唱歌曲

(1) 感受情绪:

老师范唱或播放歌曲,引导学生听辨歌曲的情绪;

学生对优美、欢快情绪的音乐体验较多,对诙谐情绪的音乐作品接触较少,可以歌曲的倚音和风格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2) 初步学唱:

跟老师听唱前两个乐句,提示第一乐句的倚音,以及第二乐句的附点八分音符与顿音的演唱。

老师引导学生发现第三四乐句旋律的进行特点;每个乐句中有两个旋律完全相同的乐节。指导学生自己视唱,提示十六分音符的四个字要吐字清晰,以及倚音和波音的演唱要准确。

跟老师听唱第五乐乐句,提示一字多音以及附点四分音符的演唱。

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

视唱第二段歌词,提示准确地按反复跳越记号演唱。

3、处理歌曲

(1) 这是一首叙事性的歌曲,在演唱时要注意分 句。歌曲可分为五个乐句。前四个乐句都有四小节,一乐句一换气。第五乐句是扩充乐句,六小节,可在第二小节后换气。整首歌曲要唱得连贯、诙谐。

(2) 引导学生设计不同的力度和速度演唱,表现 出老农夫开始的得意和后来的失望等情绪。

(3) 这是一首诙谐的歌曲,演唱时要注意表情和声音的特点。

4、表演小结

在唱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组表演,每组可有演唱,表演。师生评价。 最后,挑选一些表演好的学生进行展示,全体同学演唱结束音乐课。

第三单元

我们的田野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我们的田野》

教学目标

1、能在老师的引导下随音乐律动,感受音乐带来的田园意境之美。

2、能用优美舒展的歌声描绘美丽的田园风光,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

3、认识连线这一音乐符号,了解其在音乐中所起的作用,并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唱歌曲《我们的田野》

1.发声练习

2.听录音,感受音乐的情绪

3.学生学唱歌曲

(1)跟随老师学唱

(2) 再演唱时要注意六处弱起小节

(3)在演唱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的地方

(4)采用不同方式演唱(例如:领唱加合唱、分组唱、独唱等。)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手非常美丽的歌曲,使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秋天到了,同学们在闲暇时仔细观察一下,北方秋天的田野是什么样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田野在召唤》

教学目标

1、认识顿音记号、重音记号和换气记号,并能够正确使用于演唱。

2、能用弹跳、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3、引导学生从活泼动听的旋律和诗一般的歌词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使学生了解田园歌曲的另一种风格。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1.发声练习。

2.听录音,感受音乐的情绪。

3.学生学唱歌曲。

4、表现歌曲。

三、小结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描写田野的中国歌曲,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一首和田野有关的外国歌曲,同学们你们更喜欢哪一首呢?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活动《田园随想》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乐曲、绘画作品的欣赏和散文的朗诵,了解表现田园小景的多种艺术形式的特点。

2、根据学生的想象,用自己掌握的艺术手段创造性地表现一幅田园风景。

3、搭建一个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平台,培养学生音乐与生活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1.音乐导入

学生随伴奏演唱歌曲《田野的召唤》

2.欣赏油画《千草车》。

3.欣赏《间奏曲》。

4.唱歌《我的家园》。

5.朗读《麦哨》选段。

6、启发学生想一想,除了绘画、音乐,还可以用哪些艺术形式表现田园风景。(如舞蹈、雕塑、影像等)

7、学生分组讨论并表演,用各自擅长的艺术形式为大家描绘一幅田园风光的美景。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小小作曲家

2、小小演奏家《小步舞曲》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同尾换头”的音乐创作手法,并能用这种创作手法旋律。

2、能够用口风琴熟练吹奏《小步舞曲》,掌握跨指法。

教学过程

1.小小作曲家

2.学吹口风琴。

第四单元

山乡牧童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牧童》。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二部合唱歌曲《牧童》,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

2、认识升记号“#”,能在歌曲演唱中唱准“#4”。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我们的田野》《田野的召唤》

2.初步感受歌曲《牧童》。

(1)师简介歌曲,学生聆听录音,整体感受歌曲的情绪,熟悉歌词内容。

(2)整体聆听歌曲,设计手尖轻拍桌子的声势动作,随音乐参与表现,熟悉歌曲旋律。

(3)师: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句?结束句是哪个乐句的变化重复?

3.学唱歌曲。

(1)学唱高声部

(2)学唱低声部

(3)和声音程合唱练习

(4)合唱歌曲

4、总结。

5、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牧童短笛》。

2、认识音乐家贺绿汀

教学目标

1、能认真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理解乐曲所表现的意境,掌握作品的曲式结构,熟悉作品音乐主题。

2、了解贺绿汀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演唱歌曲《牧童》

二、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

1、聆听全曲,思考: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是独奏还是合奏?说一说乐曲带给你的整体情绪体验。

2、聆听全曲,师引导,听辨乐曲结构。

三、对比聆听乐曲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引导找出音乐的变化。

四、对比聆听第一乐段和第三乐段,先从听觉上感知两个乐段音乐的异同,再出示两个乐段旋律片段,唱一唱曲谱,比较旋律的异同。

五、简介中国民间音乐中常用的加花变奏的创作手法。

六、哼唱第一乐段音乐主题,并熟记。

七、提示乐曲名称,认识曲作者贺绿汀。

八、完整聆听乐曲。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村晚》。

教学目标

1、能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村晚》,表现出歌曲宁静、美丽的意境。能背唱这首歌曲。

2、认识反复跳越记号,能在歌曲演唱中正确表现反复跳越记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牧童》

二、节奏及视唱训练。

三、学唱歌曲

1、播放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歌曲中唱了什么内容?它的情绪是怎样的?它可以分为几个乐段?

2、学唱第一乐段

3、学唱第二乐段

4、完整演唱。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牧羊姑娘》。

2、欣赏《山童》。

教学目标

1、能认真欣赏双簧管独奏曲《牧羊姑娘》,感受乐曲忧伤的情绪,认识双簧管,了解双簧管的音色特点,熟悉乐曲的音乐主题。

2、积极欣赏合唱曲《山童》,感受合唱歌曲的艺术表现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演唱《牧童》《村晚》。

二.欣赏《牧羊姑娘》。

1、认识双簧管

2、整体聆听双簧管独奏曲《牧羊姑娘》,感受双簧管的表现力。

3、教师简介乐曲。

4、演唱歌曲第一乐段歌词,了解歌曲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

5、整体聆听乐曲,听辨乐曲的结构。

三.欣赏《山童》

1.播放合唱视频,初步感受合唱的艺术表现力。

2.分段欣赏

3、完整欣赏歌曲,并记录歌曲的结构。

第五单元

欢腾的节日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快乐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知道《快乐的泼水节》是具有傣族风格的歌曲,并能用甜美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2、能够完整视唱歌谱。

3、感受傣族歌曲的特点,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傣族音乐的兴趣。

4、能够随音乐跳傣族舞

教学过程:

一、聆听导入

播放录音《快乐的泼水节》。

师:这首歌曲具有哪个少数民族的风格?

二、视唱歌谱

1.老师介绍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隆重的年节和歌舞节日,每年清明后十天左后举行,*总理也曾经参加过泼水节,与傣族人民共同泼水祝福。在泼水节里人们在锣和象脚鼓声中相互追逐泼水,以示祝福,民间舞蹈家扮成孔雀的样子,翩翩起舞,小伙子们在江河中进行龙舟比赛,岸边的人们唱着歌端着米酒,准备敬献给获胜者。歌手们边唱边爬上竹梯点燃钻天烟火,气氛十分热烈,活动从黎明直至深夜。

在欢乐的泼水节里,少年儿童也加入了泼水的行列,我们今天将学唱的歌曲就是表现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情景的。

2.再听录音,边看歌谱边听,数一数乐曲有几个乐句,说一说每个乐句之间有什么联系。

3.视唱第一乐句歌谱,老师监听演唱是否准确,及时纠正。

4.完整视唱歌谱。

5.随伴奏视唱歌谱。

三、学唱歌曲

1、尝试演唱第一段歌词

2、完整演唱歌曲

3、检测

四、观看傣族舞蹈视频

选择喜爱的舞蹈动作模仿跳一跳。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金蛇狂舞》

教学目标:

1、知道乐曲《金蛇狂舞》的演奏形式是民乐合奏,以及乐曲表现了端午节时人们兴高采烈地赛龙舟的情景。

2、能够记忆A乐段主题旋律。

3、感受乐曲中打击乐器及“一领众和”的形式所塑造的热闹气氛,并对民族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过程

1.初听全曲

(1)聆听全曲,思考:这首乐曲带给你什么心情?你的眼前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乐曲的演奏形式是什么?

(2)再聆听全曲。

师:这首乐曲有几个乐段?哪个乐段的主题给你印象最深?

2.聆听第一乐段。

3.聆听第二乐段。

4.聆听第三乐段。

5.表现全曲。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火把节之夜》

教学目标:

1、能够参与音乐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表达对聆听到的音乐的感受。

2、知道《火把节之夜》是一首具有彝族风格的中阮独奏乐曲。

3、初步了解中阮的形状、演奏方法,听辨中阮的音色。

4、能够听辨乐曲中的不同乐段情绪与速度的变化。

5、能够听辨乐曲的结构。

教学过程

1.介绍中阮

2.欣赏《火把节之夜》。

(1)初听乐曲

(2)出示标题,介绍火把节

(3)分段欣赏——引子

(4)分段欣赏——第一乐段

(5)第二乐段

(6)完整欣赏

3、检测。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那达慕之歌》。

2、活动《欢腾的那达慕》

教学目标:

1.用明亮的声音、高涨的情绪完整演唱歌曲《那达慕之歌》,表现出那达慕大会热闹的场面。

2.能够主动地用力度的变化来表现歌曲,感受力度变化给歌曲带来的不同效果。

3.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乐于与他人交流、合作,培养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

4、能够综合表演《那达慕之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少数民族节日的向往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前两节课,我们到云南参加了傣族的泼水节,又到四川参加了彝族的火把节,还去了新疆,感受了塔吉克族盛大节日的热烈场面。今天,我们要到内蒙古大草原,参加蒙族人民盛大的群众性体育文艺集会“那达慕”。

二、简介“那达慕”。

那达慕大会一般都在初夏召开,届时方圆数百里的蒙族人民聚会在一起,进行摔交、赛马、射箭、歌舞等活动,还进行商品交易和交流生产经验、评选劳动模范等,民间艺人还到处表演“好来宝”,真是热闹非凡!你们看,蒙古族人民正在欢庆他们的那达慕盛会。

三、学唱歌曲《那达慕之歌》。

1.播放歌曲的范唱录音。

师:这首歌曲具有哪个少数民族风格?歌曲唱了什么内容?

2.随范唱的录音学唱歌词。

3.学唱歌谱。

4.学唱歌词。

5、检测。

四、活动《欢腾的那达慕》。

五、综合表演。

第六单元

八音盒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愉快的梦》

教学目标 :

1、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愉快的梦》,表现愉快的意境。

2、认识6/8拍号,并用6/8拍号的声势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二、听赏歌曲

1、初听歌曲

(1)播放《愉快的梦》。

师: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2)小结

2、复听歌曲

(1)播放录音

师:同学们听一听,小朋友梦见了什么?

(2)小结

3、学唱歌曲。

(1)按节奏朗读歌词,师引导注意语气要轻柔。

(2)师唱第一部分歌谱,学生用“ lu”哼唱,注意轻声高位置。

(3)再次聆听歌曲,听辨歌曲分为两个部分。

(4)学唱第一部分。

(5)学唱第二部分。

(6)跟音乐完整演唱歌曲。

4、学习八六拍

5、表现歌曲

6、演唱小结。

第二课时

教材内容:

《侗家儿童多快乐》

教学目标:

1.能用真挚的声音演唱歌曲《侗家儿童多快乐》。

2.能准确演唱歌曲中的休止符,做到声断气连。

3.能积极参与合唱,用自然的声音合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辽阔的国土上,居住着多少个少数民族?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侗族看一看。你们了解侗族吗?”

(播放侗族图片,师简介侗族居住地--侗族主要居住在贵州、湖南和广西的交界处,湖北恩施也有部分侗族,服饰、风雨桥、鼓楼及习俗等)

师:“你们想不想走进侗族山寨,聆听一下那里的歌声?”(播放侗族大歌简介视频)

二、学唱歌曲

1、聆听歌曲

师:“侗族山寨美吗?侗族大歌美吗?

师:“侗族的小朋友正唱着侗族大歌向我们打招呼呢,他们的歌声有什么情绪呢?”

(再听一遍)

师:“恩,是两条旋律同时在演唱,这就是侗族大歌的魅力所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合唱。你知道合唱的优点吗?——能让声音更加饱满、好听。” 师:“侗族的小朋友想邀请我们去山寨做客,但进入山寨的前提是得学会演唱他们的侗族大歌,你们敢挑战吗?先看一下节奏。”

2、学唱第三、四乐句

(师出示两个声部的节奏谙,分别练习。熟练后,分组进行节奏合奏)

师:“能让两条节奏同时进行吗?”

(师生合作或分两个小组进行)

3、学唱第一、二乐句和第五、六乐句。

(1)播放歌曲,聆听并默唱合唱部分。

(2)师生合作演唱歌曲,学生演唱合唱部分,师演唱其他旋律。

(3)重点练习休止符。

(4)学生跟着师的歌谱填词演唱。

4、完整演唱歌曲

5、讲解第五声调式

三、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教学目标:

1.能感受乐曲热烈、奔放的情绪,并能哼唱、记忆乐曲的主题。

2.能分辨乐曲的三部曲式结构。

3.知道《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是德国音乐家勃拉姆斯创作的。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初步感受全曲。

师:孩子们,你们听过音乐会吗?谁能告诉大家听音乐会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师小结。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段音乐会录像。听到这首乐曲,你们都想知道些什么?

师小结补充。

二、分段欣赏

1、A部分——第一主题

2、A部分——第二主题

3、B部分

三、完整欣赏

四、作曲家介绍

五、欣赏总结

六、课堂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马刀舞曲》

教学目标:

1、能感受乐曲紧张激烈的战斗气氛,并能体会音乐描绘的不再场景。

2、能分辨乐曲的两个主题,并能感受两个主题在情绪上的不同。

3、认识乐器手风琴,了解并能分辨手风琴的音色。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二、认识手风琴

1.播放歌曲,引导学生分辨手风琴的音色和音乐表现的紧张激烈的情绪。

2.小结。

3.听辨手风琴音色。

三、分段欣赏

1、引子

2、第一部分

3、第二部分

4、尾声

四、完整欣赏。

五、拓展欣赏

1、简介作者

2、欣赏管弦乐曲《马刀舞曲》

六、概述小结。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