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的散文风格,迟子建的散文摘抄三篇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3 17:00:35

迟子建是当代著名作家之一,她用童真质朴的语言建构了一个纯美、感伤而又充满温情的文学世界。她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并凭借中短篇小说《雾月牛栏》《清水洗尘》《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三度摘得鲁迅文学奖。大概是因为她的小说成就比较突出,散文的光彩反而被遮盖了。但其实,迟子建的散文作品也同样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浙江文艺出版社全新推出的“迟子建散文典藏”,由迟子建亲自编选,全面展现了作家迄今为止的散文创作成就。作为来自东北的女性作家,迟子建的散文如同那辽阔的黑土地,宽广厚实,又细腻婉转,充盈着生命的活力。用诺贝尔奖得主莫言的话来说,“她的作品具有博大的胸怀”。

迟子建的散文风格,迟子建的散文摘抄三篇(1)

迟子建出生在大兴安岭,17岁之前没有出过山。那里人烟稀少,四时景色不同,春日森林的嫩绿,夏日林间缤纷的野花,秋日五花山的绚烂,冬日冰河的苍茫,还有那沼泽上的水鸟,林间的溪流,变幻无穷的天空,都给她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每当写到故乡,这样的风景自然而然从笔下流淌出来了,因为她小说的人物就活在这样的风景中。“自童年起我的世界观就是相信万物有灵,一棵草,一朵花,甚至一片云,都是有来历的。”迟子建说。

“在盈满泪水但又不失其冷静的叙述中,在处处悬疑却又诗意盎然的文字间,在命运相济而又态度迥异的女性人物里,作者向我们推演的不仅仅是一个个悲剧,而是在寻觅悲剧背后的原因。比起简单的描写底层生活的小说,迟子建显然超越了表象的痛苦,直抵命运的本质。”“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奖”颁奖辞如是评价道。

迟子建的散文风格,迟子建的散文摘抄三篇(2)

事实上,无论是小说抑或散文,迟子建的文字纯净空灵而质朴生动,充满真挚的情感,我们能感受到她对自己生长的那方土地执着的爱。

作家苏童曾说过:“大约没有一个作家会像迟子建一样历经20多年的创作而容颜不改,始终保持着一种均匀的创作节奏,一种稳定的美学追求,一种晶莹明亮的文字品格。每年春天,我们听不见遥远的黑龙江上冰雪融化的声音,但我们总是能准时听见迟子建的脚步。”比如在《我的世界下雪了》一文中,迟子建写道:“几天前的一个夜晚,我做了一个有关大雪的梦。我独自来到了一个白雪纷飞的地方,到处是房屋,但道路上一个行人也看不见。有的只是空中漫卷的雪花。雪花拍打我的脸,那么的凉爽,那么的滋润,那么的亲切。梦醒之时,窗外正是沉沉暗夜,我回忆起一年之中,不论什么季节,我都要做关于雪花的梦,哪怕窗外是一派鸟语花香。看来环绕着我的,注定是一个清凉而又忧伤、浪漫而又寒冷的世界。我心有所动,迫切地想在白纸上写下一行字。我伸手去开床头的灯,没有打亮它,想必夜晚时停电了;我便打开手机,借着它微弱的光亮,抓过一支笔,在一张打字纸上把那句最能表达我思想和情感的话写了出来,然后又回到床上,继续我的梦。那句话是:我的世界下雪了。”

迟子建的散文风格,迟子建的散文摘抄三篇(3)

迟子建,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两次获得冰心文学奖,她虽然生于寒冷的地方,可却将文字书写得很温暖,她的人生充满阳光与自信。她说:“常有批评家善意地提醒我,对温暖的表达要节制,可在我眼里,对‘恶’和‘残忍’的表达要节制,而对温暖,是不需要节制的。因为从某种意义来讲,温暖代表着宗教的精神啊。有很多人误解了‘温暖’,以为它的背后,是简单的‘诗情画意’,其实不然。真正的温暖,是从苍凉和苦难中生成的!能在浮华的人世间,拾取这一脉温暖,让我觉得生命还是灿烂的。”对此,另一位女性作家顾艳就赞道:“她(迟子建)的散文透着大自然与人物和谐之美的气息,气息中那些个忧郁的灵魂,宛如唱着一首首凄伤优美的歌。迟子建有很好的艺术感觉。诗思中的宁静,仿佛让我们看到一幅北国雪天的风情画。冷色调中,有着融融的暖意。”

而对于写作,迟子建有着自己别样的体会:“尤其我经历过个人的创痛以后,我觉得命运可以让两个特别相爱的人离散,可是命运不会让你和你的笔分离。只要我有呼吸,这支笔会陪伴我一直走下去,是它滋养了我。我希望有一天,这支笔陪伴着我,和我的白发一样,能让我的作品,真正经过岁月的洗礼以后,能够闪光。”

迟子建的文字中,也许没有高深的思想,但却有磅礴的情感。生活的艰辛,乃至命运的苦难,能在旅途中,在阅读中,在与自然的相亲相爱中,如阳光撒向冰雪,渐渐消融。

迟子建的散文风格,迟子建的散文摘抄三篇(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