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名著 ★
雨中昆明
——读《昆明的雨》有感
北师大附中初二(20)班 白聿博
细细品读汪曾祺先生所作的《昆明的雨》,一个“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展现在我的眼前。
《昆明的雨》虽然介绍的是昆明雨季的优美景色,但文章着墨于雨本身的篇幅并不很多,更多的是对于昆明其他事物的细致描绘:饱满的植物、丰盛的美食、迷人的花树、与友人的小酌……乍看来,它们似乎与雨无关。但仔细品味后,便会含英咀华,发现汪曾祺先生对于昆明的雨的热爱与想念,都注入到对于点滴事物的描写之中。结尾处,汪曾祺先生写道:“我想念昆明的雨。”这质朴平实的语言,却震撼着我的内心。因为我也曾在一个雨季,游览过昆明。
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我至今依稀记得,水、薄雾与青色是雨中昆明的代名词。骤雨止住之时,只见晶莹剔透的水珠倒挂在房檐上。“抓”得紧的雨滴,随风而摆动,摇摇欲坠;“抓”得松的,好像一位跳水运动员,从跳台上一跃而下。从房檐坠落的水珠砸入水凼,化作涟漪荡漾开来。
“昆明的雨季满是雾气,但并不使人气闷……气压不低,人很舒服”,我与汪曾祺先生于此产生了深深的共鸣。当天渐渐放晴,调皮的水精灵簇拥一团,凝结成为小水滴,它们虽如同沧海一粟,但盈千累万,化作雾气,将昆明城收入囊中——薄雾笼罩着万物。昆明的雾不同于他处,它会伴着令人凉爽的清风而来,携着令人厌恶的潮气而去。雨后若是湿热天气,不必烦躁,只需展开双臂、挺起胸脯,站在街道中央,静静等待薄雾引领着风来。当清风与身躯接触时,你将会体验到前所未有的快感。
“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汪曾祺先生此言甚是有理。倾盆大雨过后,雨水将每片叶肉都灌得极为充实。吸足了水分的叶片,展现出惊人的茂密与旺盛——绿得夸张又诱人。藏匿在乌云中的太阳微微探出头来,柔和的日光射到鲜绿的叶片上,绿光通过露珠发生漫反射,使昆明的每处角落都染上动人心弦的浓绿。
思绪回转,我再次轻声朗读《昆明的雨》,完全陶醉在那昆明的美景中。
近期征文主题:
自命题作文
中心思想积极向上的虚构类和非虚构类作文。
长期征稿
读后感栏目【我读名著】
阅读古今中外知名作家所作名篇、名著的心得体会,包括儿童文学名著。
长期征稿
投稿须知
一般千字以内,体裁以记叙文、散文、议论文为主。可根据每期主题自拟文章题目。
来稿请以word电子文档投至xiaomiaozhoukan@163.com,邮件标题请注明征文主题和学校,稿件中注明学校、班级、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刊发和联系。
投稿作品应为本人原创,严禁抄袭。作品内容的原创性、合法性等由作者本人负完全责任。如有抄袭等违反规定的行为,经查实,主办方将取消其投稿资格。作者本人还应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法律责任。
《小苗》周刊长期征集北京市中小学生的优秀习作,欢迎大家来稿。
《小苗》编辑组
2024年2月
《小苗》周刊简介
《小苗》版是《北京日报》上一个专属于孩子们的创作天地!在这里,孩子们可以书写自己成长的故事,展开想象的翅膀,也可以对城市建设提出建议。每周,《小苗》都会在《北京日报》与孩子们准时见面。喜欢朗诵的小作者还可以将自己见报的作品读给大家听。在这里,孩子们可以看到自己一点点长大的足迹。
虽然叫《小苗》,年龄可不小。说起《小苗》的历史,很多老作者、老读者并不陌生。1982年1月24日,北京日报《小苗》专刊创刊。当年,专门为少年儿童开辟专版,这在当时全国的省级党报中还是一个创举。
目前,《小苗》主要刊发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记叙文和文学名著读后感,内容围绕孩子们的校内外生活和成长感悟。传播方式包括《北京日报》报纸、微信公众号“北京日报小苗”以及《北京日报》客户端等。如今,《小苗》周刊已经成为北京市中小学生作文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欢迎。
供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