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就如同雾霾中的空气净化器,为你保留一片蔚蓝的天空。
——题记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家规和家训广为流传,感动着后人,滋养着后代。比如周公的“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孔子的“不学礼,无以立”;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朱伯庐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还有周总理的十条家规等等。今天我们要讲的是清代状元姚文田的家风家训故事。
姚文田(1758年—1827年),字秋农,谱名加畲,晚号梅漪,归安县东南乡姚家埭人。他受到宋代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勤奋博学,同时也研究儒、释、道三家学说。他对天文占验有深入研究,并著有丰富的著作。在家庭生活中,他善于治理,使得子孙后代中涌现出许多贤良和人才,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官场上,姚文田廉洁自律,坚守原则,直言谏君,有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职业情操,因此受到了三朝皇帝的特别赏识,被评价为“清勤敬慎,恪尽职守”。他去世后,朝廷追谥他为“文僖”。
根据《姚氏家乘》记载,吴兴姚氏家族的起源,始于明中叶的理学家姚舜牧,但传到姚文田父亲这一代,家道开始中落。姚文田的父亲名叫姚益治,号达斋,为县学增生,一生游历四方,为他人担任幕僚。姚文田年少时家境贫困,由于缺乏经济来源,生活过得非常困苦,每天只能吃一顿饭,有时甚至无法生火做饭。有人劝姚文田的母亲卖掉旧屋地来改善生活环境,但姚文田的母亲沈氏却说:“等我儿子做官时,留此地盖一品坊哪!”这位女子的眼光和见识非同寻常。
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姚文田的母亲沈氏亲自口授经籍,教他学习文化。姚文田的启蒙老师竟然是自己的母亲。到了姚文田上学年龄,沈氏让儿子随本地官宦大户人家学子伴读。好在姚文田天赋异禀,勤奋好学,非常适合读书学习。这也让沈氏在艰难地日子里坚定了儿子只有通过努力读书才能有出路的信心。良好的乡村私塾教育,姚文田受益匪浅。同时,他在幼小的心灵中也种下了发奋读书、光宗耀祖、追求卓越的种子。姚文田16岁入府学,更加勤勉好学、无间寒暑,为后来科举考试打下扎实的基础。
1778年,某一日,乾隆癸酉举人、陕西武功县知县周鼎枢来湖州看望主讲爱山书院的友人会稽王方川先生,谈及女儿择婿一事。王先生给周鼎枢看了姚文田的文章,周鼎枢甚喜。回去告知于夫人陈孺人,陈孺人也喜,并随口说:就是太穷了,如何是好?陈夫人即生一计,假称为外甥女选夫君,试探女儿周瑶:有两个男子,一个会读书家里贫穷,一个不喜欢读书家境富裕,该选择哪个?周瑶脱口而出,会读书才有出息。
佳偶天成,郎有情妾有意,天生一对。姚周婚姻遂定并择日完婚。周瑶出自望族嘉善周氏、魏塘才女,放下大小姐的身价,操持家务,孝敬公婆,十分贤良。然而,当姚文田二十四岁时,家里无法再支撑他继续读书考取功名。于是,周瑶动员夫君到自己娘家继续读书,姚文田在魏塘乔居了一年之久。
姚文田能够在一生中取得功成名就,离不开两个重要的女人:他的母亲沈氏和他的夫人周瑶。姚文田与周瑶的婚姻被誉为佳话,堪比古代的管道升和赵孟頫的故事。他们的婚姻是姚文田成功的重要支持和动力。即使生活艰难,人生不如意,姚文田并没有放弃,而是在困境中寻找出路。他相信自己的天生才能必定会有用,将挫折转化为动力,继续坚持自己的目标。这种乐观主义精神让他能够克服困难,最终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姚文田考中举人,年仅31岁。这个消息让他激动得落泪,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期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乾隆下旨开特科,召试天下举子,姚文田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中(相当于状元及第),被授予内阁中书的职位,进入了军机处,36岁开始他的仕途生涯。嘉庆四年(1799年),他参加了例行的进士考试,殿试中再次荣登榜首,成为名副其实的“双料状元”,这一消息在朝野间引起了轰动,成为科举场上的佳话。
嘉庆四年的科举考试中,姚文田差点与头名状元失之交臂。过去,姚文田得罪了协办大学士读卷官之首,这位读卷官偷偷将姚文田的试卷藏匿在众多试卷中的末位,不让其他读卷官看到。然而,几位读卷官在前十名试卷中未发现姚文田的手迹,于是分头去寻找,最终在差卷中找到了姚文田的试卷。协办大学士无奈之下,将姚文田的试卷排在第九位。
嘉庆帝阅读前十名试卷时,立刻发现姚文田的文章和书法在众多试卷中脱颖而出。他点名姚文田为文状元,授予他翰林院修撰的职位。这一结果让姚文田成功地跻身状元之列。
姚文田夺得状元桂冠并非偶然。据传,在担任内阁中书工作期间,他经常利用工作之便,从内阁档案库借得历届状元的殿试卷,认真进行抄录、揣摩,并积极为今后的进取做准备。经过几年的努力,他不仅积累了大量状元试卷的抄录,而且对每个状元的文章和书法都了然于胸。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姚文田是一个好学之人。
姚文田先后担任河南、广东、江苏的学政,还在广东、福建、山东乡试中担任正考官。官品清正,为民代言。每当他被委任为科举主考官时,他会在试场大门的两侧张贴一副引人注目的对联:“科场舞弊,皆有常刑,告小人毋撞法网;平生关节,不通一字,诫诸生勿听浮言。”他的举动真可谓是坚定无私,令人惊叹。那些总想通过“后门”、寻找捷径,梦想一步登天的考生,都不敢冒险越过雷池。凭借他的人格魅力,成功杜绝了考试中的非法行为。
嘉庆十五年(1810),姚文田在河南学政任职期间,写下了一幅字,内容如下:“十年内五典文衡,天恩君恩不为不厚。若稍改初心,妄徇情面,尔身必获咎,子孙必日习于下流。天地鬼神日监,在兹尔其益勉之慎之”。这段话的落款日期是嘉庆庚午十一月六日,地点是观风大梁书院,作为视学中州校士的开始。这幅字挂在学政署办公室的右墙上,以提醒自己不忘初心、自我反省。
在姚文田二十多年宦海中,经历了乾隆、嘉庆和道光三代皇帝的更迭。他一直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态度工作,并保持着激情和状态。在嘉庆朝代,姚文田先后担任国子监祭酒、兵部、户部和礼部侍郎等职位。他在这些职位上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和领导能力,从善如流,顾全大局,体恤百姓,受到了嘉庆皇帝的赏识和信任。因此,他被提拔为都察院左都御史,成为朝廷的高级官员。
在道光朝代,姚文田继续担任重要职位,包括经筵讲官、顺天乡试副考官、工部尚书和礼部尚书。在这个时期,他面临了许多重要的政务事务,如修建水利工程、推动农业发展、科举教育制度和整顿官员队伍等。凭借卓越的才能和领导能力,他成功地应对了这些挑战,为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成功归功于他的才干和智慧,更重要的是他的忠诚和奉献精神。
姚文田身居高位,但他一直保持谦逊低调,始终保持警惕。他曾以一副对联自勉,上联是“过如春草芟难尽”,下联是“学似秋云积不多。”这对联既是他自己题写的,也是他的感悟。上联表达了在仕途中,过失就像春天的野草一样,割除不尽的艰难;下联则表达了学识的积累,仿佛秋天的云彩一样,无论怎样积累也不能满足。上联提醒自己要谨慎小心,处事如履薄冰,一旦犯错,常难以更改。下联则督促自己要有恒心,读书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永不满足。这副对联展示了姚文田的居安思危、谦虚和进取心。
姚文田在朝廷任职多年,但他在京城没有私人住房,也没有在家乡购置土地或房产。相反,他的祖孙数代一直寄居在京城的湖州会馆,这成为了姚文田家族在京城的家。他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力求节约,并且信仰尊崇炎黄尧舜祖宗,积极践行善良的教义。湖州会馆中堂挂着一副对联:“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这对联展示了他一生执著追求和不变的信仰。正是因为他具备敏锐的好奇心和持续的学习热情,才能在学术上取得成就。
姚文田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他广泛涉猎各种书籍,知识渊博。他不仅精通天文、五行、杂占和医经,还擅长书法,并且有丰富的著作。他的著作包括《说文声系》、《古音谐》、《四声易知录》、《易言》、《广陵事略》、《邃雅堂学古录》、《邃雅堂文集》以及《春秋经传塑闰表》等,这些作品至今仍有流传。他的学术成就被记载在《清史稿》、《清儒学案》、《清代学者像传》等著作中,使他成为了清代朝野闻名的学者和备受尊敬的官员。
回顾姚文田一生,他在青年时期坚定不移地追求读书,成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成为励志故事的经典代表;他以身作则,传承书香,成为人伦的楷模;他终身勤奋,学识渊博,著作丰富,形成了独特的秋农学派,堪称翰林名贤;他在官场上廉洁奉公,自律严谨,以学术和行为赢得了世人的赞誉,成为一代廉吏和名臣。姚文田可以说是湖州历代状元中的状元。
学习古训可以获得智慧,勤奋可以培养品德,节俭可以养护身体,读书可以传家。
姚文田共有三个儿子,分别是姚晏、姚衡和姚梦薇。
姚晏(1785年—1848年)谱名培宣,字圣常,号婴斋,二品荫生,曾任刑部主事,清藏书家,有邃雅堂藏书。
姚衡(1789年—1850年)谱名培赏,姚文田次子,太学生,曾任江西建昌同知,《清史稿》有著录。著有《小学述闻》,《宾退杂识》。罢官后因湖州老家无屋,侨居苏州萧家巷,潜心著述刻书。为清末大藏书家。
姚梦薇(1825年—1878年)谱名培勤,归安县监生,员外郎,户部候补主事,山西司行走。独子姚赞元谱名经赞,曾任高密知县、青州知州、公估局局长。
姚觐元(1823-1902),字彦侍,又称念慈,是姚衡的儿子,姚文田的孙子。他从小聪明过人,勤奋学习,广泛涉猎经学、训诂学、诗文、绘画、占验、金石学、书法等领域,颇有姚文田状元的风采。他在担任川东分巡兵备道期间,大力推广桑蚕产业,引进湖州的良种桑树,教民如何养蚕并缫丝。同时,他还在关内建立了蚕神祠,开设了蚕市。不久之后,川东郡县到处都是桑田,人民从中获得了利益。他是东西部对接帮扶的先驱。当地百姓纪念其功绩,把佛图关更名姚公场。由于卓越的政绩,他被朝廷提升为湖北按察使。
姚慰祖(1857-1891),原名学莪,字公蓼,是太学生。是姚觐元的儿子,姚文田的曾孙。他在候选主事时,凭借军功保住了分省候补知州的职位。受到父亲的影响,姚慰祖广泛涉猎群书,专攻古学,在藏书和刻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是清代的学者、目录学家和藏书家。
《药言》亦名《姚氏家训》的卷首语中,姚文田的祖先姚舜牧写道:“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句话阐明了《药言》的中心思想。这部姚氏家训强调了家庭伦理道德的重要性,成为姚氏子孙的精神食粮和奉为书香传家的圭臬。这部家训对姚氏家族的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几百年来,姚氏后人遵循着“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家训,努力读书,修德养性,崇德孝义,行善积德,诚实守信。他们以此为指引,弘扬姚氏文化,传播姚氏正能量。
图文来源:姚林宝
编辑: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