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的文集,晏殊主要作品集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4 02:11:55

晏殊的另一首名词《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却一反此平静之风,转而以悲壮口吻道来: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一夜秋风将原本绿色的树木刮得残败凋零,“我”独自登上高楼极目远望。苍茫寥廓中,一条路消失在天涯。“我”想寄一封诗笺书信,山高水长,不知君在何处?虽是常态化的离愁别恨,但加上猎猎西风、高楼、天涯路,顿时山长水阔的壮美之感扑面而来。国学大师王国维很喜欢词中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之句,他在《人间词话》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可能是最具哲理的解读了。王国维之所以把晏词视为第一重境界,是取其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方向之意。

晏殊的文集,晏殊主要作品集(5)

大晏之词,浓浓的相思尽藏在欲说还休追问式的金句中。那种挥之不去的惆怅,一遍遍在心底浮荡。

清平乐·红笺小字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斜阳、遥山、人面、绿波、红笺、帘钩这些具象营造出了一个充满离愁别恨的意境,表达了对远方之人的深切思念。晏殊这种没完没了的怀念,终于让好朋友张先忍无可忍,他一路打听到晏殊被卖掉的小妾的消息,第一时间告知了晏殊。得知小妾的悲惨情形,晏珠心中不忍,托人又将她买了回来。

晏殊的文集,晏殊主要作品集(6)

公元1008年,晏殊任光禄寺丞(主管衙署内务)时,父亲不幸去世。他回到临川服丧,谁知服丧期未满就被皇帝召回:朝廷需要你,快回来。同时,真宗让人把他的老母亲接至京城供养。其母去世后,皇帝又提拔他为太常寺丞。27岁那年,他又被真宗破格提升为太子舍人,这个职位不高,但相当有分量。太子舍人兼任着太子的秘书、伙伴、老师和朋友多重角色,可以说是对太子影响最大的人。皇帝着重培养晏殊,就是看中了他的品质和德性。事实证明真宗的眼光是精准的,晏殊当了8岁太子赵祯的老师,处处率先垂范,言传身教,给太子的处事方式和性格都带来了改变。这一期间,晏殊又荣升翰林学士、太子左庶子(为太子服务)。宋真宗把他完全当自己人,每遇到问题,就写张小纸条悄悄递给他。晏殊自守原则,每次皆以小纸条回复,高度默契。

后来,12岁的赵祯即位,刘太后垂帘听政。晏殊一举粉碎了宰相丁谓、曹利用等人专擅朝政的企图,因功升任给事中。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是那时的传统。刘太后的亲戚仰仗着她这层关系,做了很多出格的事。晏殊看不惯,就说了几句。这引起刘太后的强烈不满,遂以晏殊不遵礼法之过,罢其枢密副使一职,将其贬出京城,任宣州知府。

在送别的饭局上,晏殊颇为感慨。一首《踏莎行·祖席离歌》写出了依依饯别情和别后幽远的相思情:

祖席离歌,长亭别宴。香尘已隔犹回面。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

画阁魂销,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晏殊的文集,晏殊主要作品集(7)

公元1027年,在宣州(今安徽宣城)待了数月后,晏殊又转任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知府。在此期间,晏殊大力发展教育,扶持应天府书院。他邀请范仲淹主持书院工作,范仲淹也很尽心尽力,为朝廷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这让周围充斥着赞美之声。

充实忙碌的生活让晏珠心情很好,笔下似乎能够听到笑声。

破阵子·春景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这是晏殊的一首经典词作。词人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春意盎然的日子里少女们嬉戏欢闹的情景。

晏殊的文集,晏殊主要作品集(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