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圣王羲之写的福字
所以,“福”字的构造中带有示字旁,理所应当。
“法”又为什么带“三点水”?
用现代观点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碗水端平——这个判断有点直观和简单,但却说对了,《说文解字》就解读:
灋,刑也。平之如水。
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
“灋”是“法”字的繁体,由三部分构成:“氵”、“廌”、“去”。
“廌”就是神兽獬豸,传说这种异兽遇到诉讼时,会用触角碰撞不公的一方——古代的廷尉、御史等执法吏戴獬豸冠,现代的法院门口立獬豸像,都借了这层寓意。
执法者被寄予厚望,像獬豸一样惩恶扬善,去除恶人,所以“灋”字中有“去”。
神兽獬豸
类似麒麟,区别在于独角
獬豸冠,也叫法冠
而“氵”,就是平,后来的词汇水平、水准,都取了不倾斜的含义。
所以,不偏私,辨是非,去恶人,就是“灋”的本意了。后来繁琐的“廌”被省略了,才成了我们现在的“法”。
“水”解释为“平”。其实,往深层次谈,对于上古先民来说,“水”更是一种威慑和制裁。
《周易》爻辞(解释性的文辞)中常出现:利涉大川,或不利涉大川——这是关于要不要主动出击的占卜。《周易》的爻辞只要一涉及履险犯难,一定会用上“涉川”,也说明了大川大水确实有极大的威吓力。
洪水是上古文明遇到的一次重大灾难,世界各地的民族或宗教传说中都有关于这场洪水的描述。中国人说的龙、河伯、共工都是与水相关的神灵,小学课文中的西门豹制邺,巫婆的借口就是河伯娶妇。尧、舜、禹时代,中国最早的部落联盟,也是基于治水这件大事而凝聚起来的政治共同体。
大禹治水花了13年
同时拉拢了各个部落
因此,带有政治纽带和威慑作用的“水”参与“法”字的构造,理所当然。
简单说另一个字,“律”。偏旁“彳”的意思是行走,“聿”是手抓毛笔的象形,可引申为制定与规划,所以“律”的造字本义是写下来的、供人们遵行的统一成文。
“法”和“律”因此可以并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