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一生如同他的诗作充满传奇,甚至于后世对于他的出生时间和离世原因均有争议,一生游历无数、朋友众多。
李白平生主要足迹图
秋浦,唐代池州郡属县,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因境内有秋浦水而得名。长安是李白一生的梦想之城,从初到长安处处碰壁到玄宗座上宾,李白一路走了好几年,才能为玄宗座上宾,好景不长就被赐金离京。
《秋浦歌》共十七首诗是李白第二次游秋浦时期创作,时间大约为754年,此时距离李白因受谗遭疏离开长安已经十年。期间,李白云游天下、四海为家,北上燕、赵,南下江、淮;和杜甫、贺知章、王昌龄等把酒论诗,快意非常。只是当时安禄山势力渐大,安史之乱前夕一触即发,因此他二游秋浦时的心情并不太好,诗中或隐或现地流露出忧国伤时和身世悲凉的感情。
全诗内容丰富,情感深厚,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从不同角度歌咏了秋浦的山川风物和民俗风情。
秋浦歌十七首其二 李白 【唐】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其一和其二都是李白抒发客愁和对长安的思念,思归益切,愁绪愈来浓。其一中李白借扬州表长安,扬州是北上长安的必经之处,诗人要把忧国之泪寄往扬州,实为寄往长安。其二前四句写别愁,比较委婉;后四句进一步言归思,直抒胸臆,一气呵成。
秋浦歌十七首其四 李白 【唐】
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其四是李白的自画像,年轻时的李白才华横溢、一腔热血但不得志,全诗描绘的诗人形象是满腹忧郁,形容枯槁,白发苍苍的孤苦老人。盛年不再的李白,是怀着失意的心情来到秋浦的。这首诗的表层意义是诗人对进入暮年的喟叹,深层意义是抒发一种匡时济世之大志而又无门可报,欲罢而又不能的矛盾情怀。
秋浦歌十七首其七 李白 【唐】
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
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其七是这十七首诗的纲领,它真挚深切地抒发了诗人畅游秋浦时的心境。此诗的精妙之处在于以山简、宁戚、苏秦自况,借用“白石烂”和“黑貂裘”两个典故抒发了自己抱负、境遇和不平。从中不难发现,在长安时失意于唐玄宗一直是李白心中抹不去的隐痛。
虽然《秋浦歌》整体的基调比较抑郁,和李白留给世人天马行空、极富想象力的印象不同,但是其中也不乏轻快写意之作。其八、其九和其十中,诗人轻快的笔调描写分别描绘了秋浦水车岭、江祖石两处奇观和山乡的自然风光。在艺术处理上,都是以如实描绘为主,不以词语惊人而以意境取胜。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
其十五是组诗中流传最广的一首,和其七提纲挈领呼应,这首诗对李白当时“愁”和“忧”的心境的描绘推向极致,诗人独辟蹊径,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之重。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不但不会因“三千丈”的不合逻辑而凸显奇怪,相反由衷赞叹这出乎常情而又入于人心的妙句,而且感到诗人的长叹疾呼实堪同情。
二游秋浦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揽镜自照,触目惊心,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可谓善作不平鸣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