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后作家林为攀的《万物春生》
作为九零后的作家本以为作品会比较清新,但厚度不减,还是很值得一看,以孩童的视角为出发点,看到了当时乡土下的中国农村面貌,那是90后的童年时光,没有手机,无忧无虑,简单却美好,一起去走进林为攀的《万物春生》。
从老族长讲起了村庄,那时九零后眼中的村庄,正充满着生机,耕牛、劳作、炊烟、欢笑、纷争、脏话、情色……那么的真实,也让我们更加的怀念与不舍,孩童总是那么天真,思考问题的方式也那么简单,通过“我”的叙述,对这个家族的往事有了清晰的了解,中间夹杂着孩子们应有的快乐事:将鸡蛋换成石头,导致母鸡孵不出小鸡仔,孩子被电鱼工具电晕,村里人的鸡毛蒜皮,姐姐对“我”的关照与父母的偏心,没有手机的时候,我们总能找到让自己快乐的源泉,书中大量的闪现或回忆,让故事更加完整与饱满。
孩童寻找快乐的过程,农村人们的揭老底,不同家族的纷争极有闽南风格,人们终日与土地打交道,从求抱到求福,作者笔下的时光正是2000年左右,改革开放的大潮已经席卷农村了,一些新事物新思想在与宗族观念中碰撞激荡,姐姐不去上学,村里人对大学生的期望,也讲到了98洪灾时的场景,那是那一代人独有的标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与追求,一个普通的村庄,里面众多普通的庄稼人,一天里,一周内发生的种种事,虽然碎但在作者的叙述中又是充满了别样的风味,父亲曾经不为人知的一生,他的梦想与追求,老人们的善良与好心,虽然具有戏剧化的情节,但也像我们讲述了真实的农村是什么样子?没有不堪入目,只有人情世故,互帮互助又斤斤计较,从农村考出去的吴大刚让人是那么的痛心,父亲的去世并不能让他伤心,反而是生活费谁出,这样的书呆子成不了事,也让人无可奈何。
书中的一段话:少年是靠书本看待这个世界,而大人则一般用经验看待世界。当少年长大成人后,发现这个世界远不是几本书就可以概括的时候,就会寻求于经验而避免自己犯错;当大人老去后发现经验在这个世界上寸步难行时,又会回过头来求助于书本。这段话我们仿佛似曾相识,好像我们都经历过一样,书本与经验都很重要,我们阅读不就是找寻他人的经验,照亮自己的人生,但却发现人生之路只有靠自己才能走下去,曾经的美好与伤痛,只会成为我们不光彩经历中的小插曲,它并不能阻止我们前进的步伐,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轨迹,而我们要去寻找自己的人生之路,在最好的年华绽放最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