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的来源的小故事,风筝的由来故事400字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4 11:56:06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村居》中的放纸鸢便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习俗活动之一。

风筝的由来

风筝,古时称为“鹞”,北方谓“鸢”。风筝起源于中国,而后广传于全世界。追溯风筝的起源,可上至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由于战争的需求,东周哲人墨翟研制三年,终于用木板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这只“木鹞”(木鸢)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风筝。后来,墨子把制风筝的事业传给了他的学生公输班,就是鲁班。鲁班根据墨翟的理想和设计,削竹为“鸢”,砍木为“鹞”,风筝的雏形开始形成。

风筝的来源的小故事,风筝的由来故事400字(1)

鲁班的纸鸢雏形

风筝的发展

从鲁班发明了风筝的雏形,到东汉期间,蔡伦发明造纸术后,坊间开始用纸做风筝,称为“纸鸢”。后来在五代,李邺给风筝拴上竹笛,微风吹动,嗡嗡有声,很像“挣筝”声,风筝由此得名。唐、宋以来,风筝更是达到兴盛,家家户户都喜爱放风筝。明、清时期,风筝飞跃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精致、美丽。

风筝也从民间传进宫廷、官宦之家。在京、津等地,穷孩子管自己扎的风筝叫“屁帘儿”,而在宫廷视放风筝为“放晦气”。在风筝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剪断牵线让天上的风筝飞走,放走“晦气”交上好运。也有民俗学家认为,古人放风筝主要是为了怀念故去的亲友,将慰问故人的情意寄托在风筝上,以便在清明节鬼门短暂开放时,好传送给死去的亲友。但不管何种说法,风筝都寄托了古人的情感。

风筝的来源的小故事,风筝的由来故事400字(2)

儿童散学归来早

风筝的有趣故事

1、成语“四面楚歌”

楚汉相争时,汉将韩信攻打未央宫,利用风筝测量未央宫下面的地道的距离。而垓下之战,项羽的军队被刘邦的军队围困,韩信派人用牛皮作风筝,上敷竹笛,迎风作向(一说张良用风筝载人吹箫),汉军配合笛声,唱起楚歌。所谓"征人一夜尽望乡",楚军士气涣散,项羽大败,这就是成语“四面楚歌”的故事。

风筝的来源的小故事,风筝的由来故事400字(3)

垓下之战,四面楚歌

2、曹雪芹与风筝谱

曹雪芹有个邻居叫王景廉,一次骑马摔成了瘸子,不能工作了。曹雪芹很同情他,不仅教他写字绘画,还教他扎风筝谋生。王景廉在曹雪芹家待了两天,学会了制作风筝的全套技术。然后,王景廉照猫画虎,按着曹雪芹绘制的风筝样式制作风筝,没想到在市场上很受欢迎,王家一下子解决了温饱问题。于是逢年过节,王景廉都要雇毛驴给曹雪芹送吃的、穿的、用的,曹雪芹也挖空心思想方设法绘制新的风筝样式,供王景廉制作。

几年后,王家发迹了,盖上了大瓦房,邀请曹雪芹来家小住。曹雪芹在窗明几净的新房子里,翻看了几年来为王景廉绘制的风筝画稿,一时来了雅兴,便分门别类,统一大小,用宣纸重新彩绘,附以题诗,并加写序言,装订成册,命名为《南鹞北鸢考工志》。

风筝的来源的小故事,风筝的由来故事400字(4)

曹雪芹

3、传奇剧本《风筝误》

《风筝误》是清代著名戏曲家李渔的作品。詹烈候生有二女,小女淑娟,大女爱娟。书生韩琦仲题诗风筝上,纨绔子弟戚友先放风筝,风筝线断,飘落他处,被詹府才貌双全的二小姐淑娟拾到,芳心大动,便和诗一首,风筝由戚家家童索还。韩琦仲在戚友先书房,见淑娟的和诗,大喜,故意又作诗一首,再放风筝。

此回,风筝竟落于丑女大小姐爱娟院中。爱娟误以为是戚友先所作,遂冒充淑娟,拜托奶娘邀约月夜相会,韩琦仲冒名前来,被爱娟奇丑的模样吓跑。韩琦仲从此专心苦读。后来爱娟被父母许配给戚友先,洞房花烛夜误将夫君认作韩琦仲,戚友先见新娘是丑陋的爱娟,暴跳如雷。爱娟之母赶来相劝,并准其再娶三妻四妾,友先方才罢休。韩琦仲在高中状元之后,由义父策划娶得淑娟。真是一段相互对比又相互纠缠的爱情故事。

风筝的来源的小故事,风筝的由来故事400字(5)

风筝误,误了梨花花又开

如今春风袅袅,寒气渐消,正是放风筝的好时机。中国有句古话:“鸢者长寿”。意思就是说,经常放风筝的人寿命长。因为户外踏青,筝友相聚,破闷解难,精神愉快,又可强身健体,所以还等什么呢?

喜欢文章的朋友请点赞或者关注小编,谢谢!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