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这三个文化遗失严重的古国,中国简直就是一个优秀的典范。首先要说的就是让我们引以为傲的汉字,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屹立千年,传承不断的根本和基础。
从3600多年前已经成型的殷墟甲骨文,到后来记录在青铜器上的金文,以及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使用的篆书、东汉时达到鼎盛的隶书、唐朝盛行的楷书和经过后世不断发展演变出来的行书草书,无一不昭示着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与传承。
因为有了这些生动实用的文字,就又衍生出无数的关联文化,既有“离*楚韵”“唐诗宋词”这些抽象又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学作品,也有《史记》《资治通鉴》这种记载历史大事名人的文化典籍。在中国的文献作品中,你不需要行万里路,穿过万年史,就可以博古通今,知晓世事,这是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种文明都无法达到的。
此外,我国历史前行的见证者,亲历者,无数的国宝文物也大多完好留存。如史前文明的代表玉猪龙,向我们展示先祖对于神灵尊重与敬畏;霸气无限又做工精巧铜马车,重现了秦始皇巡视六国的威武之感;见证盛世风光,刻画市井人物风情的《清明上河图》让千年前的古人生活一一铺展……一桩桩,一件件,是厚重的历史,亦是不变的信念。
穿过万水千山,越过时空变迁,中国的文化犹在,中国的气节仍存,它们没有因岁月的磨损而失色,也没有因炮火的侵袭所毁灭,它们让中国的文明得以延续,让世界的目光充满认可。
综合国力的提升如果说文化的连续传承发展是中国在历史前行中的外壳,那么综合国力就是它的发动机,只有有了强大的原动力,才能支持中国这艘巨轮可以开足马力,驰骋远行。所以,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是中国可以获得世界承认的根本原因。
回首往昔,中国和其他的3个古国一样,并没有顺风顺水,如日中天地发展下去,也曾遭受过血泪的摧残和战火的淬炼。
从1900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开始,中国人民进行了为期半个多世纪的抗争,其中付出的精力和代价,让人难以想象,好在中国挺过来了,刮掉了毒瘤,揪出了癞刺,重新回归了健康。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中国人民期盼了几十年的民主和自由终于来到。或许风雨和苦痛是一个民族成长壮大的最好催化剂,刚刚成立后的新中国,就显示出了它睿智与先见之明。
“弱国无外交”,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存续的根本,国力尤其是军事实力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于是自建国伊始,新中国就开始进行紧锣密鼓的军事训练和武器研发。
1964年10月6日,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这标志着我国终于摆脱了“军事弱国”的标签,成功开始向“军事强国”进军,也让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质的提升。自此以后,中国的军事发展仿佛进入了速生期,海陆空三军齐头并进,展现出一派大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