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加一个偏旁,西加一个偏旁变新字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4 17:29:03

小时候在粤东故乡,笔者见到很多从南洋返乡的“番客”(华侨),问客从何来,答曰“巴城”,但一直搞不懂这是甚么地方。看了这本画册,才知巴城就是印尼首都雅加达。1602年荷兰政府成立的荷属东印度公司,把爪哇的商埠Jayakarta改名为Batavia(巴达维亚),这正是华侨称为巴城的第一个音节。

历史资料。1619年,荷兰殖民当局首次任命巴城巨富苏鸣岗为华人领䄂,开启了在印尼实现侨领制度的先河。通过给华人商绅一些荣誉军衔,如甲必丹、玛腰等。二百多年之后,英国政府在香港吸纳华人精英辅政,正是效仿荷兰在印尼、葡萄牙在马六甲的做法。

话说1842年英国占据香港岛后,积极发展湾仔至中上环的土地,打造 “维多利亚城”。为确保欧洲人的商业利益和优越感,殖民地政府在上市场(上环荷李活道一带)和下市场(苏杭街一带)划出华人圈,中市场(中环街市对上山坡)则为西人商住区。十九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华人数量急增及华人精英崛起,港英政府开始与华人精英合作,黄胜、周寿臣等都是当时的翘楚。

迁徙是客家历史的主题,从中原沿古驿道南下赣闽粤,再从深山奔向大海。广东、福建的客家人到努山拉打群岛(即是现在的印尼)的历史,可上溯至七百多年前。古时候民间海漂的知识有限,主要是利用季候风,自北而南前往马来半岛的最佳时节是每年的一至二月,六至八月则是归航唐山的好时机。

西加一个偏旁,西加一个偏旁变新字(5)

相比之下,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人直到十七世纪初才占领雅加达,并在印尼殖民三百五十年。

客家人移民到印尼有三个高峰期。第一次是在抗金时期,第二次是在太平天国失败之后为了逃避清兵诛*,第三次是十九世纪中叶,荷兰殖民政府大量招募劳工。

1279年文天祥兵败崖山,南宋灭亡之后,参加抗元的义勇军纷纷蹈海。梅县松口人卓谋带领的十多位壮汉,乘木筏由海上季候风漂流到婆罗州(印尼的加里曼丹)。卓谋也成为有史可查的定居印尼的第一位客家人。

西加一个偏旁,西加一个偏旁变新字(6)

1407年,明朝太监郑和率领庞大船队到达婆罗州,在爪哇的泗水、苏门答腊的巨港、西加的三发设立三个驿站,作为补给、保养的根据地。郑和七下西洋,留在当地的随员至少逾万人,其中包括很多客家人。

明末清初,广东、福建一带的客家人有不少是“反清复明”的洪门(天地会)信徒。为逃避清朝官府的追捕,远渡重洋来到婆罗州开采金矿。至18世纪中叶,以梅县、兴宁、蕉岭、大埔、惠州、海陆丰为主的华人,在加里曼丹成立了20多家金矿,公司,总数发展到七万多人。

西加一个偏旁,西加一个偏旁变新字(7)

谈印尼华侨史,有一人必提及,他就是罗芳伯(公元1738年—1795年)。据史料记载,出生在广东梅县石扇镇的罗芳伯“少负奇气,生性豪迈,行侠好义,喜结纳”。因多次乡试不中,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35岁的罗芳伯决定下南洋谋生,这在那个年代可谓“上了年纪”不轻易远游的岁数。历经风浪,他从一个叫“三发”(印尼西加里曼丹省)的地方上岸。

西加一个偏旁,西加一个偏旁变新字(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