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教学计划,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4 20:34:38

(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这一单元将要带学生进入“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时期,隋唐是在魏晋南北朝之后出现的统一的王朝,是中国古代文明在经历一次长期的民族大融合过程之后呈现的一个突显出整体性社会发展与文化整合的重要历史时期,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繁荣鼎盛时期,无论在制度建设、经济和文化发展、民族和睦,还是在对外交流上都有着辉煌的成就,影响深远。

而在本课中,隨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命又极其重要的朝代,它的统一,使一个大的统一时代到来了,同时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开通大运河,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而隋朝的建立与发展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基础,也是整个单元的基础,更是中国古代史中重要的一页。本课共四个子目,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制、隋朝的灭亡,根据课标要求我将本课改编为两个部分,首先是对隋朝短暂历史的简单梳理,突出短命,接着是两大创举,突出繁荣。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能力:

通过教师讲述回顾东汉以来分裂的社会背景及隋朝的建立,使学生初步学会在具体时空条件下考查历史的能力;通过粮仓与运河的联系,逐步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和从各个方面上把握历史的能力;通过材料分析等使学生初步学会交流合作和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述故事、播放视频,使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感知历史,学会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理解历史上的人和事,进而感受时代的发展特征及趋势;通过对大运河的开通换角度思考,使学生逐步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内在联系,体会历史的魅力;通过材料分析等,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方法,同时学会交流分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即统一的趋势,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历史责任感;通过了解大运河的开通,使学生认识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通过多种途径感受历史人物,正确认识看待隋炀帝。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共性: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历史,知识层面、理解能力都不强,同其情感价值易受到影视剧影响。但他们对历史充满兴趣、对历史知识有无限的探索*,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提供大量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启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通过材料分析与分组讨论,使学生初步了解历史,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

个性:同时学生容易受到游戏(轩辕剑之天之痕、英雄*等)的主导意识而忽视隋朝统一的意义,对历史人物有着主观片面的思维,难以理解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因此教师将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正确引导。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难点:理解科举制改变了传统的选官制度;明白大运河的开凿与隋朝经济繁盛之间的关系

学案导学法:根据2011年课标要求及教材内容,准备本次讲课内容,学生可提前预习。

讲述法:通过教师辅之以基础讲述,学生基本了解隋朝统一与灭亡的基本史实。

谈话法:通过教师与学生简单的问答,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思考。

图示法:通过建立简单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流程图,使学生清楚了解隋朝建立的背景。

史料分析法:适当性的选择史料或简单的材料,学生抽取有利信息并回答问题。

小组讨论法:学生结合材料分组讨论,加强对隋朝经济繁荣的理解与认识。

学法: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加强对隋朝史实的基础认识

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科举制建立前后的选官制度,学生可正确认识科举制度的影响。

情景模拟法:通过结合现代与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学生在更好的角度理解科举制度。

五.教学重难点

教法:重点:科举取士制度的创立;大运河的开通

六、教学过程

导入

1、出示图片隋朝粮仓分布图以及含嘉仓遗址。

教师:同学们这是在河南洛阳的一个历史遗址,是中国古代隋朝时隋炀帝建立的一个国家级的粮仓,这是其中的一些仓窖,整座仓城分为仓窖区、管理区、道路等几部分。大家猜猜这个仓城有多大,以现在国际标准的足球场来比的话,它能抵多少个足球场?

学生结合个人认知观察图片内容,回答问题

教师补充:含嘉仓位于隋唐城内,仓城东西长612米,南北宽710米,总面积43万平方米,整个仓城共有圆形仓窖400余个。面积约相当于60个国际标准足球场(国际足联的标准规格为长105米、宽68米)。据史*载,文帝末年的存粮可供政府五六十年之用。

设计意图:由历史遗址入手,一方面学生可以为学生进行知识扩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一定的历史情景想象,学生从另一角度感受隋朝的经济繁荣;另一方面又可以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学会通过多种途径感知历史,形成历史概念,提升学生的认识。

2、播放视频(最具争议的帝王——隋炀帝)约31秒

问题

隋炀帝是隋朝第几个皇帝?他在位期间做了什么事?

学生带着问题看视频并回答问题

教师补充:隋炀帝是隋朝的第二个皇帝,也就是杨广,他在位期间开创科举制、开通大运河、三征辽东、营建东都洛阳,而隋朝也是在他的统治下走向灭亡。

那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接下来我们便一起走进隋朝这个富强而又短命的王朝,一同看看隋炀帝的所作所为

设计意图:以视频开始,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使学生更好地融进历史情景当中,起到凝神起兴之作用;再经过简单的问题设置,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对于隋炀帝的认识,同时由隋炀帝转入本课的学习。

3、“随”、“隋”与学生进行互动,

:“大家可以看出来这两个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隋朝建立新朝为何

要改随为隋?

学生观察汉字找出不同

教师补充:“其实隋朝新王朝的称号是根据开国者在前朝的封号而来的,杨坚原来是北周的随国公,因此新王朝也就称为随,只不过原来说随国公的随,都是带走之旁的那个随,杨坚就觉得不吉利啊,辛辛苦苦建立的王朝怎么可以说走就走呢,于是就找了个同音字,也就是现在常说的隋朝了

设计意图:由汉字入手,引起学生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积极思考问题,再通过教师讲述杨坚建立新朝时的小故事,使学生有更加真切的感悟,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认识。

流星王朝

同学们印象中的流星是怎样的?(学生互动)

流星是转瞬即逝的,却也留下了很美好的东西。而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一个流星王朝,就是隋朝,为什么叫它为流星王朝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就会明白。

  1. 旧知识回顾:教师通过思维图简单讲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割据状态。

(东汉末年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其中就有蜀国、魏国、吴国,曹魏灭掉蜀汉之后建立了西晋,然后又灭掉了吴国,形成了短暂的统一。那因统治阶级内部争权斗利,发生了八王之战,西晋就被少数民族攻破,晋朝南渡到长江以南,建立了东晋。此时北方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纷纷入主中原,与汉族建立了十几个政权,历史上称为十六国。一直到439年,鲜卑族统一了北方建立了北魏,后来又分裂成东魏和西魏,东魏西魏又分别分裂成北齐和北周。而南方则不断的被权臣取代,分别是宋齐梁陈。这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从220年到589年,不到400年的时间里出现了这么多的政权,我们可以说这个时期在政治上的特点就是封建国家的分裂。)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白从220年到589年这不到400年的历史里面先后出现这么多政权,说明三国两晋南北朝在政治上的特点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帮助学生形成时空观的转换。

接着简单讲述隋朝短命的历史,帮助学生理清隋朝短暂的历史,学生跟着画起来。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教学计划,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

(而隋朝就是终结了这样的分裂局面,我们来看一个视频——杨坚建立隋朝。……其实,在南北朝时期,北周皇帝的老丈人就是杨坚,但是他踹了皇族自己上位,时间在公元581年杨坚就在长安建立了隋朝,直到589年南下灭掉了陈朝,从此统一了全国。这就是隋朝,杨坚就是隋文帝,于是就开始了流星王朝的杨家二人传。首先说这个杨爸爸是个不错的皇帝,一上来他就减税轻刑、改革制度、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魏晋南北朝时期连年战乱民不聊生,隋文帝上来就变得有钱了。历史上把杨坚开创的巅峰时期称为开皇之治,你们也可以喊它杨巅峰。而隋文帝去世后,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相信大家有所耳闻,据说好大喜功又残暴。他呢,在位期间发动了几百万的民工,开凿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屡次发动战争、多次巡游(就是运河开通了之后,没事就往扬州跑,每次都拖家带口,大张旗鼓,劳民伤财),耗费了很多的财力物力,搞得人民生活很苦。于是呢就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大起义,隋炀帝也就在618年被*死,隋朝随之灭亡。)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隋朝的基本史实,了解隋朝短暂的历史,使学生对隋朝有基本了解,为后面两大创举作出铺垫,同时与大运河科举制的辉耀千年形成鲜明对比。

  1. 小组活动
  1. 根据以上的了解,用一个贴切的词或一句话来说出你们眼中的隋朝。

材料一:据《通典》记载,隋受周禅,得户360万,灭陈以后又得户50万,总计全国户数410余万。经过20多年的生息与检括,至大业二年(606),全国户数增到890余万。

——赵毅、赵轶峰主编的《中国古代史》下册

人口激增

材料二:据《通典》记载,开皇九年(589年),全国的垦田数19404267顷。至大业年间,增至55854040顷。20年来增长了两倍多。

——朱绍侯等编《中国古代史·上》

垦田面积扩大

材料三:“开皇十三年,有司上言,府藏皆满,无所容,积于廊庑......”

——《资治通鉴》卷一七八

粮食布帛储藏丰盈

教师:问题: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

通过这三则材料,大家对隋朝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印象呢,可以用一些简单的词语来形容?——分组讨论

学生:(短命、繁荣……)

设计意图:一方面让学生在了解史实之后能积极思考,有自己的见解,通过简单的材料,学生学会去提取或概括主要的信息,初步学会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带入本课的重点两大创举,由短命转入辉耀千年的两大创举。

过渡:的确,隋朝经济繁荣,正如元代著名史学家马端临所说“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也就是说,在这样的一个经历二世而亡的王朝,像流星一样它也留下了璀璨的光芒,两个伟大的创举,一是开通大运河,二是开创科举制度,接下来我们便一起进一步走近隋朝。

隋朝两大创举 富强之路

  1. 创科举

1、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小游戏)

教师:(请一位同学做中央高官,两位同学拿着简历去应聘。)假设你是中央的高官,有这么两份简历,你会怎么选?那么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又会是怎样的呢?而这样的选官制度有什么缺点?

个人简历

姓名

陈有才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教学计划,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教学设计(2)

学历

本科

成绩

100

家庭

父母均为农民

推荐人

个人简历

姓名

张有钱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教学计划,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教学设计(3)

学历

初中

成绩

40

家庭

父亲是高官

推荐人

某地方的高官

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现实与历史的联系,学生更有代入感,可以提高学生对前朝选官的真实体会,同时了解到科举制度的创立的原因。

  1. 教师讲述科举制度的创立及其影响——成为以后历代选官的重要制度

师:由于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逐渐被士族垄断,只重视门第出身,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制度,用前几年的流行语来说就是“拼爹”,靠权力靠金钱来获得利益。这样不利于人才的选拔,不利于国家的管理。

隋文帝时期便开始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实行分科考试就是有多个科目,考中了开始做官,就像我们现在一样,我们也有好几门科目要考试对吧,但是呢现在考好就不一定能做官了。到了隋炀帝时期,创立了进士科,这时候考什么呢,考对时政的分析,比如国家出现什么事情,你来怎么解决,就是一种执政能力,而这时候科举制便正式成立。

而什么叫科举呢?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这就是把考试、读书、做官结合起来,而科举制度后来传到了西方,再传回来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公务员的考试,所以说公务员的考试追溯起来还是我们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那么科举制也从此成为以后历代选官的重要制度,直到1905年才被废除。

宋真宗在《劝学文》中写道:“福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就是古代一旦科举及第后,便能迅速获利的真实写照,因此才会说读书自然有钱、有车、有老婆,科举制使读书成为了潮流。

  1. 开运河

过渡:另一创举大运河的开通,使这条从两千多年前的远古流淌而来的人工河流,在其漫长的生命兴衰过程中,承载我们这个东方古国的跌宕历史。如今的大运河正开启着“流动的文化”时代。接下来我们就走进运河时代的起点

学生根据视频回答问题:大运河横贯了哪五大水系?工程用了几年?修建完成后又有什么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的播放,将学生逐渐分散的注意力再次集中起来,通过设问质疑,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更专注于课程内容,而不是看完视频就结束。

教师:(出示运河图同时加上各段所用民力)大运河共分为四段,以洛阳为中心,从涿珺(zhuojun)到洛阳称为永济渠,从洛阳到淮水称为通济渠,从淮水到长江称为邗沟(实际上是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原来开凿的古邗沟,以此为基础),从长江到钱塘江称为江南河,另外加上隋文帝时期开凿的从长安到洛阳的广济渠,同时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水、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记忆大法:五段运河沟通五大水系连着五大中心城市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了解几段运河与所用民力,一方面是学生了解运河的整体,提高学生看历史地图的能力;另一方面为后面运河造成严重劳役以及隋朝的灭亡奠定基础。

  1. 换角度思考

师:我们总说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的沟通交流,不错,长期的分裂割据状态是运河开通的历史背景,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大运河的开通,实际上从侧边又反映了什么?结合我们前面讲隋朝统一时的材料,换另一种角度来设想。

工程如此巨大,无疑是要耗费巨额的财力物力,假如隋朝经济凋敝、国力贫弱,那么能开凿出这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吗?答案显然是不可能的。

而这更是正好印证隋朝的统一富强或者说繁荣,“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同时这也证明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巨大的创造力。

实际上,隋朝粮仓的建立,正是大运河开通的重要作用之一。大家看图(隋朝粮仓分布图),有没有注意到这些粮仓正好就是分布在运河各段的某一点上,而运河对历朝历代的各个作用正是它的漕运,也就是所谓南粮北运。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换角度的思考,突破常规,有利于探索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发生的多种因素,符合历史创新思维的多维性特征;同时有利于学生理解大运河 的开通为历朝历代打下了基础。

隋朝的短命与富强(总结)——回到单元概述

教师带着学生进一步回顾本课知识,学生从短命隋朝转而体会其中辉煌的大运河和科举制,既是一种鲜明的对比,又是一种全面的认识。

教师:说到隋朝,我们总能想到短命短命,但是这样的一个朝代的统一使得未来一个大的统一时代到来了(隋唐时代),隋代只有秀才进士12人,但却改变了过去门阀大族把持选举的弊端,将选举官吏之权集中到中央的吏部。使大批出身庶族的才俊之士得以进入仕途,从而扩大了统治的基础。同时,这些庶族士人也就成为文化的传承者,为唐代文化带来新的面貌。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路线最长、工程最大的运河之一。一直到今天,很多的运河航线依然在使用。事实上,在历史上的挖掘、修建过程中,它体现了人们大胆冲破中国东西水系这个自然地理的限制。而这一切更是繁荣与开放的开始,不管是朝代的建立,还是思想上的开放,它都是这一时代的基础。

教师:但是作为第二代皇帝的隋炀帝,可以说是以暴政出名,在正史记载中,他穷兵黩武,好大喜功,千百年来他已经固化成多少人心中的暴君形象。然而,即使有科举与大运河的两大创举,也许也抵不过如此罪证,即使有如此罪证,也不能埋没其功劳。当英雄与怪兽、有为与无情交织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到底该怎样评价这位悲情皇帝呢?

拓展作业:

史学家眼中的隋炀帝

“炀帝此举(开通大运河),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对这个历史上称为隋炀帝的人的性格刻划是非常困难的,除了一些模糊的感觉外,人们不能期望在集中把他说成是古典的“末代昏君”的大量被窜改的历史和传奇后面,对此人的实际情况有更多的了解。历史文献把文帝的谨慎节俭与炀帝的放荡挥霍进行对比,但从下面建设东都和完成运河体系这一节可以看出,这种鲜明的对比过分夸大了。”

——[英].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2

师总结:隋炀帝在这些历史学者眼中,是有功之人,他是大暴君,只是,暴君不是昏君,隋炀帝虽然无德,但是有功。只是他的功业,没有和百姓的幸福感统一起来。看待事物,我们不能只看其中一面,一个人更是鲜活的,是立体的,有很多面。

作业:你眼中的隋炀帝是怎样的?(不少于500字)

设计意图:通过历史学家或学者对隋炀帝的评价,使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人物杨广。同时,开放式的作业,有利于激发学生深层思维,发展学生个性。

板书设计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教学计划,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教学设计(4)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