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是重要的中国传统节日,古代又称作上元节、灯节或者元夕,元宵节的主要活动有赏花灯、吃元宵、猜灯谜、放烟花、观社火等。元宵的时间就在正月十五,俗话说“没过十五都是年”,因此元宵节也就是年的尾巴,这一天人们会用盛大又喜庆的灯会和焰火送别新年,古代的年轻女子,尤其是大户人家的千金,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元宵节的晚上,是她们少有的可以踏出家门的日子,因此也是未婚男女可以约会的日子,这一天成了古代的情人节。
和另一个情人节——七夕不同的是,七夕节传说的主角是牛郎和织女,因此这一天是属于已婚夫妇的情人节,元宵节则属于情窦初开的未婚男女,这一点可以说是有诗为证,写元宵节的诗词,最出名的当属南宋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和北宋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这两首恰恰都是情诗(词)。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词的上阙,是元宵观灯的热闹场景,各式各样的焰火、花灯争妍斗奇,狂欢通宵达旦,下阙笔锋一转,描写了一位在灯火寥落处孤高自立、超凡脱俗的女子,她才是我的意中佳人啊。当然,诗言志,这表面上是一首情诗,实际上作者要表达的,还是自己在黑暗政治环境下,无奈地“孤芳自赏”。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首词的作者一度有过争议,《词品》、《词综》里作者标注为女词人朱淑真,但一般认为是欧阳修的作品,这首词完全是一位少女的口吻,难怪会弄错作者。这首词的上下阕也是转折手法,上阙是去年元宵节,和情郎柳树前月亮下甜蜜地约会;下阙却是月亮和花灯依旧,情郎却已经不见,只能独自垂泪,泪湿衣衫,情郎是变心了?远行了?不得而知,也正因如此,才回味无穷。
描写元宵的诗作多不胜数,但最出名的,就是这两首“情诗”,因此元宵节是中国情人节的说法,这可以算是一条重要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