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第二课时教案设计,走一步再走一步公开课教学设计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5 06:24:02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自读课文,从题材上来可以说是一篇叙事性散文。因为是提前做了预习安排,想让学生来进行一个自我解读,在前三单元学习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方法前面已予以引导。

在第一个班上课的时候,同学们积极性不是很高,只有两个同学举手。一个同学一上来就分段,另外一个同学则去否定他的分段。浪费了大半堂课,最终还是由我来讲解的,比较失败。

走一步再走一步第二课时教案设计,走一步再走一步公开课教学设计(1)

在另外一个班尝试的时候,本想着他们平时比较乖,课堂不是很积极,但是没想到反而给了我一个惊喜,首先我给他们明确了任务。让他们按照课后的阅读提示,按照时间顺序,遵照“冒险、遇险、脱险”的故事情节发展去找出人物相对应的心理描写的句子。然后分组讨论,让他们小组派代表上黑板来讲,或一人或两人都可以。

最终,讨论完毕,到学生展示的环节了。可能一个人有点怯场,三组同学都是一人讲解,一人板书,合作地还是不错的。第一节课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故事情节的梳理,体会到了“我”的心理变化与成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下课铃声已经响起,但他们意犹未尽,还没有下课的意思,教室门外,窗上挤满了其他班围观的人头,没有想到孩子们表现的这么好。

小组之间还从短语类型上互相做了指点与修正,他们就像小老师般,也提问同学,还给底下的学生加减分鼓励,有馍有样。最终,孩子们讨论总结的故事情节大抵如下:

起因:酷热七月天 厌倦游戏,去爬悬崖

“犹豫不决”

经过:几分钟后 伙伴离去,进退两难

“阵阵晕眩”“我趴在岩石上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天旋地转”“我听见有人在哭泣*,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

结果:夜幕降临 爸爸指点,走出困境

“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最后踩到了底 部凌乱的岩石” “巨大的成就感”

启示:悬崖上的一课---走一步,再走一步

所以,有的时候学生其实比我们想象的更棒,放手让他们去干,可能会浪费点时间,但他们的表现可能会超出我们的预期。

走一步再走一步第二课时教案设计,走一步再走一步公开课教学设计(2)

我利用晚自习给孩子们进行了引导和补充,很明显,第二个班的体会就比第一个班好的多。所以后两个单元,自读课文就可以放手给孩子们了,不过,如何科学地引导必须得好好设计一下,第一个班也调动起来。

第2课时

一、复习:

概括课文内容:本文叙述了我跟五个小孩子一起爬悬崖,陷入险境,最终在爸爸一步步的指引下脱离险境,积累了应对人生困难,应该“”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故事。

二、补充:

(一)心理描写

1.分角色朗读我爬下悬崖这一部分内容概括我爬下悬崖的心理变化过程。

我的心理变化:毫无信心(“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信心萌发(“这看起来我能做到”)——信心大增(“再一次,我做到了。”)——巨大成就感(“迈出了最后一步”)

巨大的成就感是由每一次走一小步来解决的。得到的经验是困难面前不应畏惧。要将大困难化解为小困难,一步一步的解决,就能战胜困难。

(二)环境描写

1.文章开头为什么突出“酷热”?

开头一段主要写孩子们为什么想到去爬悬崖,通过环境描写写天气的酷热,突出了人物的心理,因为酷热让人烦躁,小伙伴们厌倦了正在玩的游戏,从而想到很久没有爬悬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赏析以下句子:①“时间在慢慢的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

②“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

这两句是典型的环境描写,很好的烘托了我的恐惧心理。

走一步再走一步第二课时教案设计,走一步再走一步公开课教学设计(3)

(三)人物形象

父亲:是一个善于引导,懂得教育,帮助孩子成长的好父亲。父亲没有把孩子抱下来,而是让他自己下来经受一次历练,增长勇气和经验,他懂得怎样训练孩子,给他指导和鼓励,让一个病弱的孩子获得信心,变得勇敢,最终获得永生难忘的经验。

杰里:是一个真诚,善良,懂事的好孩子。暮色苍茫,我一个人孤零零的留在岩石上,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嘲笑我。而是把父亲叫来帮我妥协。(学生质疑:“我”很害怕,但杰里还是和大家走了,没有安慰我,此行为可能确实欠妥,可从“都是小孩子”的角度引导思考)

(四)主题理解

1. 如何理解“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的含义?

大困难是有小困难组成的,而小困难是不难战胜的。在困难面前不应该为难却步,而是要冷静的分析困难,化解困难。要就近起步,不要多想,只要一步一步战胜小困难,最后就战胜了巨大的困难。当然重要的还是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2.结合课文结尾“悬崖上的那一课”,说说你对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二者可以互换吗?

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将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步一步战胜了小困难,最后就战胜了巨大的困难。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种人生经验,给人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

本文原题就是《悬崖上的一课》,后选入教材时改成了《走一步,再走一步》,选用“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一核心来做标题,旨在表达“我”如何在父亲指导下一步一步克服困难的,很有教育意义和人生哲理。

走一步再走一步第二课时教案设计,走一步再走一步公开课教学设计(4)

(五)拓展延伸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作为上尉飞行员的莫顿·亨特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做到。

  就这样,莫顿·亨特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的启示:一步又一步,终会达到自己的目的地。”

听完拓展,孩子们惊讶不已。趁热打铁,赶紧让他们写下一段以小见大,在生活中分析、化解困难,积小胜为大胜的一件事情,作为练笔,效果还是不错的。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