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翻出了高一上学期的周记本,便翻开看了看,真是感慨万千呀!不知不觉竟已过去五六年了,那时的人、事、物却依旧那么清晰,如一缕白月光温暖着我日后的那些个寒夜。
原文:
家乡的秋天我是万万不敢抬头的。
中秋一回到家,我就觉着哪儿不对劲。仔细一看才发现,原来是门前那几棵杨树变“秃”了,但隐约又带些绿色。定睛一看,原来是零星的叶柄,柄的两边还保留着些参差碎叶,想来多半是被虫子给享用了吧!不过这虫之多、胃之大还真有些惊人。这才半月不见,杨树们便已成了“光头”。看着这一树光枝,不禁感叹道: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像我这样敏感的人,免不了要悲秋了。
到了午饭时分,我坐在院中吹风,猛地发现花坛里的花竟还开着,这怕是得开了两三个月吧!记得这花在暑期就一直开着,是谁说花无百日红的?这种心态可要好好藏起来了哟!看这花不就开了近百天吗?虽然是花丛,一朵花败了,另一朵变便顶上,花儿开了败,败了开,但这花却是实实在在地美了这么久呀!
这时,我无意抬头一看。映入眼帘的竟又是那几棵“光头杨”。这上下的景象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下面的“花红叶绿蝴蝶飞”分明是盛夏之景,而上方的“枯枝烂芽叶儿落”却是深秋之景。所以家乡的秋天我是万万不敢抬头的呀!
这因树叶被虫吃光而产生的上秋下夏的现象,我把其称为“非自然差异”。而有趣的是这种现象竟在人群中也能发现。
记得有一次我走在路上,看见前面有位大姐姐,穿着一双黑色过膝皮靴,一条高腰牛仔百褶短裙和一件露脐碎花丅恤,然后还做了时髦的卷发,我快步超过,然后回头看了一眼,真是吓了一跳,原来是位四五十岁的阿姨呀!虽然我无权要求别人如何穿着,但是看到那些年轻装老成,年老扮嫩的人时,还是会有些惊讶与不解,难道这种“非自然差异”是一种别样的美吗?我心想奥黛丽·赫本老后,脸上虽有许多皱纹,但依旧不妨碍她美丽优雅呀!
“吃饭了!”我妈妈叫道。“哦,我知道了。”我边回应着,边站起身来,看了看上方,又看了看下方,叹了口气,便转身走向厨房。心中想着:家乡的秋天我是万万不敢抬头哇!(完)
可是现在回想,半个月后再次回家发现那几棵杨树又换上了新绿,便不由得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后来那几棵杨树被砍了,我便再也没有《秋记》里的那种心情了,所以便不敢再说“家乡的秋天我是万万不敢抬头的”这句话了,不过幸好这篇周记记录下了我当时的那段心情。而且现在读来也别有一番滋味,可能这就是文字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