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七月初七,
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你还记得语文课本中,
牛郎织女的故事吗?
牛郎自小受兄嫂欺负,和一头老牛相依为伴。织女是王母娘娘的女儿,趁着王母娘娘喝醉了,私自下凡。
某天,老牛突然开口说话,指点牛郎去小树林追求织女。两人见面互道身世,织女觉得牛郎善良又可怜,便和他结为夫妻。两人过上了男耕女织的美满生活。
过了3年,王母娘娘得知此事后,派天兵天将织女抓回天庭。牛郎急忙披上牛皮去追赶织女,王母娘娘用簪子划出一道天河。后来王母感念夫妻母子不能相聚,准许七月七日这天可以相聚。
但两人中间隔着银河,路太远。为了让这两人见面,被他俩的爱情感动的喜鹊,自发搭成一座鹊桥。
搭鹊桥需要多少只喜鹊
连接牛郎织女的鹊桥,一共需要多少只喜鹊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牛郎织女之间的距离。
牛郎星在天文学上叫河鼓二,织女星叫织女一,两颗星相距约16.4光年。
1光年的距离是9.46×1012 千米,16.4光年就是:16.4×9.46×1012千米≈1.6x1014千米。
假设每只喜鹊从头到尾长50cm,要连接相隔1.6x1014千米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大概也就需要3.2x1017 只喜鹊,头挨着脚,脚对着头。
即使世界上有那么多喜鹊把鹊桥搭成了,牛郎和织女也不可能在一天内走完,所以只能异地恋。
牛郎和织女从哪来?
远古先民经常用星象来确定农耕时序,看到这颗星冒了头,就知道该下种了;那颗星消失了,就知道该收获了。
织女星是北半球最亮的星之一。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历法《夏小正》说“七月初昏,织女正东乡”,意即织女星出现在正东,意味着7月的到来。
古人又看织女星的银河对岸有个牵牛星,便好事成双,也赋予了它授时意义。
换句话说,最早的牛郎织女,在古人心里只是两个闹钟。
闹钟什么时候变成人?
大概是先秦。《诗经》里有一篇讽刺贵族的《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跤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院彼牵牛,不以服箱。”
就是说,织女虽然一天移动7次,没织成什么布;牵牛也是,从没见你拉过车。诗人写牵牛织女,虽然是为了指桑骂槐,但已经有了拟人的意思。
七夕成为“中国情人节”
原因出乎意料
传统中国社会里,“爱情”其实是很不能摆上台面的。改革开放后,中国年轻人首选2月14日来表达爱意。
这种情况下,一些专家学者开始呼吁保护传统节日。
1993年,徐惟诚在《时事报告》里评论七夕:“为什么不可以把这一天当作中国的情人节,省得小青年去过外国的情人节?”
2002年,河北省文联等单位举办了“七月七爱情节”,得到了学者冯骥才、乌丙安等的支持。此后,特别是2006年,各电视台开始给七夕造势,“中国情人节”的概念便一发不可收拾。
今天是七夕,
愿所有祈求美好姻缘的人,
都能心想事成,
幸福美满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