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有哪些不同,艺术表现手法一览表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6 01:33:03

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有哪些不同,艺术表现手法一览表(1)

每一道题,都是壹得老师亲自甄选。

1.关于《老人与海》中语言及象征手法的使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没有过多地使用形容词,尽量采用直截了当的叙述,很少直接表露感情,且善于从感觉、视觉、触觉着手刻画形象,给人真切感受。

B.小说的语言凝练而又精当,很少使用修饰,往往用朴素的语句直接呈现场景和形象,却使得小说充满内在张力,令人印象深刻。

C.大海就是世界的象征,它有美丽的外表,却有凶险的实质;鲨鱼群的到来象征着厄运的降临:老人与鲨鱼的搏斗是人不屈于命运的象征。

D.狮子是老人年轻时闯海见过的,年老时多次梦见,表明了他对自己精神旺盛的年轻岁月的怀念及自己年老体衰、在大海上孤独无助的悲悯。

2.下列对契诃夫小说的理解和鉴赏错误的一项是( )

A.《变色龙》中只写了狗咬人一件事,警察断案一个场面,仅仅抓住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审案过程中的几次“变色”加以描绘,便收到极其强烈的讽刺效果。

B.《凶犯》不直接表达作者的感情倾向和主观议论,而把这种主观倾向寓含于客观冷静的人物对话中,让生活本身来说话,做到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C.《一个文官之死》从历史事件中发掘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在曲折的故事中透视生活的真谛,使得其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D.《第六病室》除了医生和病人格罗莫夫,其他几乎所有角色都如行尸走肉,区分在于有的是体面的、聪明的,有的是卑微的、愚昧的,也有的在二者之间。

3.下面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现实主义作品,其作者为清朝作家曹雪芹。

B.《林黛玉进贾府》介绍人物笔法多变,疏密相间,有详有略,虚实结合。如详写黛玉、凤姐、宝玉、贾府三春,虚写贾赦、贾政等。

C.第三回“林黛玉抛父进京都”,通过林黛玉的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一大批主要人物,初步描绘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

D.《红楼梦》全书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

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有哪些不同,艺术表现手法一览表(2)

4.下列有关《红楼梦》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到林如海已是科第出身。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林如海年已四十,原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死了,膝下只有嫡妻贾敏所生的女儿林黛玉,年方五岁。黛玉之母离世后,黛玉应贾政之召来到了荣国府。宝黛初见,两人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B.门子给贾雨村的护官符上写着: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为马。……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这门子向他讲述四大家族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密切关系。贾雨村惧怕四大家族的势力,不思甄士隐赠银之恩,胡乱判案,放了凶手薛蟠,并书信告知贾政和王子腾。

C.赤瑕宫的神瑛侍者,以甘露之水浇灌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行将枯萎的绛珠草,使其“得延岁月”,幻化人形,修成女体。神瑛侍者欲下世为人,绛珠仙草感念他的恩惠,发誓用一生的眼泪来偿还他,跟随他下凡历劫,这就是所谓的“木石前盟”“眼泪还债”。

D.《红楼梦》开篇第五回以判词预示人物命运,体现了《红楼梦》“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独特写法。“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判词先以“荷花”暗示香菱其名,再预言其一生坎坷的命运。

5.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在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姑让他饮的茶“千红一窟”,是“千红一哭”的谐音,又让他饮“万艳同杯”的酒,这酒名是“万艳同悲”的谐音,这样的手法几乎贯穿了全书。请再举《红楼梦》中三个谐音的例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王夫人道:“……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②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③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6.“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是指( )

A.穷困失意,懒惰愚笨 B.愚笨顽皮,不通人情世故

C.厌弃功名,否定封建正统 D.不学无术,不懂儒家经典

7.对这三段文字所用的修辞手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段都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B.②③两段都用了对偶修辞手法。

C.除对偶外,②段还用了排比、比喻。 D.③段作了反语

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有哪些不同,艺术表现手法一览表(3)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语言及手法的鉴赏能力。

D.“表明了他对自己精神旺盛的年轻岁月的怀念及自己年老体衰、在大海上孤独无助的悲悯”错。《老人与海》中多次写到老人梦见狮子,对其反复强调烘托了桑提亚哥对力量的向往和对黑暗与厄运临危不惧的精神。狮子共出现了五次,第一次是在老人“八十四天没钓着一条鱼”之后与曼诺林谈论自己钦佩的大球星的“潇洒”时引出的,这一方面是为下文中该意象的一次次出现做好铺垫;另一方面也是告诉读者,老人并没有被一时的困难所吓倒,他内心仍然蕴藏着激情与力量一一那种如同猎人见到狮子时所产生的抑制不住的激情与力量;第二次出现在老人出海前一晚的梦境中,老人“梦见少年时代的非洲”,表明老人即将迎接考验,渴望拥有年轻时的勇气和力量;狮子第三、第四次出现是在老人捕捉大马林鱼的过程中,作者让他梦见狮子,预示老人积蓄力量,调动起更大的信心和勇气;第五次是在老人把大马林鱼的骨架拖回来后,他累了睡着了,梦见了“狮子”,暗示老人为生活、为理想奋斗的决心不会改变。

故选D。

2.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

C.“在曲折的故事中透视生活的真谛”说法有误。《一个文官之死》是从日常生活中发掘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善于在平淡无奇的故事中透视生活的真理,使得其作品朴素得跟现实生活一样真实而自然。

故选C。

3.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人物、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B.“详写……贾府三春”错,对迎探惜三姐妹的描写并不详尽,应属于略写。

故选B。

4.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名著相关情节、内容的能力。

A.“黛玉应贾政之召来到了荣国府”说法错误,黛玉是应贾母之召来到荣国府的。

故选A。

5.举例:如贾雨村言——假语村言;甄士隐——真事隐;甄英莲——真应怜;娇杏——侥幸;荣宁二府四位小姐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表示贾府四春“原应叹息”等。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把握能力。

《红楼梦》中谐音的例子很多,如贾雨村的姓名谐音“假语村言”,假借村人的言语,即他不老实,不说实话,欺骗他人。“甄士隐”的姓名谐音“真事隐”,是告诉读者小说的情节是将真事隐藏了。其他的人物如“娇杏”谐音“侥幸”,是说她最后能成为贾雨村的正室纯属侥幸。荣宁二府四位小姐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谐音“原应叹息”,表示贾府四春令人怜悯叹息。再如甄士隐家的仆人名字叫“霍起”,谐音“祸起”,暗示甄家要有祸事发生。而贾政的门客中有一个人叫“詹光”,谐音“沾光”,暗示这是一个帮闲的人物。还有贾芸的舅舅叫卜世人,谐音“不是人”,暗示此人道德沦丧。

6.C

7.A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能力。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读书立身治家平天下的大事正经事一点也不上心去做;最不喜欢读四书五经这一类能求得功名的书。宝玉对仕途经济的厌恶,对八股文章的深恶痛绝,不愿走统治者为其所规定的读书应举的生活道路。实际上“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这句话也是暗指了宝玉的命运:仕途的不顺。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都用了比喻修辞手法”错,第一段中的“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和第二段中的“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是比喻手法,但第三段没有比喻,③段用了反语的手法。

故选A。

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有哪些不同,艺术表现手法一览表(4)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