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问你,古代的宦官和百姓有什么不同?
我想你一定想得到至少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身份不同。宦官是宫里的太监,是伺候皇帝的人。百姓嘛,自然是普普通通的贩夫走卒和普罗大众。 第二,身体构成不同。宦官肯定是阉人,和身体健全的男性百姓相比,身上是少了一个重要零件的。
明朝的三保太监郑和下西洋
接下来你一定会迫不及待地问我,除此之外,还有哪些不同呢? 要是你问的是宦官和百姓两个社会阶层的人相比还有什么不同?那么,抱歉!让你失望了,除上面说过的两条,我知道的并不比你多。
但,如果你愿意将自己的思维更放开一些,我将非常乐意与你分享:宦官和百姓这两个词在中国历史的不同阶段,所具有的不同含义。
一、宦官 今天我们一见到宦官这词就联想到太监。事实上,宦官和太监是不能完全划等号的。历史上的太监肯定是阉人,但宦官却不一定。在东汉光武帝之后,宦官才开始全部用阉割过的人来担任。所以《后汉书宦者列传序》中才说:"中兴之初,宦官悉用阉人。"
从东汉光武帝开始,宦官悉用阉人
东汉以前,宦官就不一定是阉人了。比如,我们熟悉的秦国的嫪毐就不是阉人,如果他是阉人的话,又怎能和秦始皇的母亲通奸呢?还有后来指鹿为马的赵高,虽然是宦官但他也不一定是阉人。东汉以后,比如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他是宦官,所以就一定是阉人。
指鹿为马的赵高
其实把宦官拆开成"宦"和"官"两个字,是有两个不同的意思的。古代的"官"不难理解,跟今天的意思差不多,就是大大小小的拿国家俸禄的公务员。
那么"宦"和"官"又有什么区别呢?中国的汉字很高明,有表意的功能,简简单单一字,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宦"是由上面的宝盖头和下的臣字组成的。宝盖头代表家,把家和臣连在一起,"宦"字的意思显然就是"家臣"。
所以,在东汉之前,有的人给皇帝当家臣,有的人给王侯当家臣,还有的人给其他贵族当家臣,这些人统统都可以称为宦。 宦和官相比,官有正式编制,拿国家俸禄;宦就不一定了,作为家臣,他们大多只能从主人家那里领取薪水,只为主人办事,不为国家当差,所以有时他们也称被为食客。
二、百姓
古代的百姓跟今天百姓是有巨大的差异的。今天的百姓当然指行走在满大街上"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的芸芸众生。
但是在古代,尤其是春秋时期,如果你拥有姓氏是了不得的事情,说明你不是达官,就是显贵。当时的劳苦大众只有名字,没有姓氏。
百家姓
在古代,贵族姓和氏分开,又具有两层不同意思。氏是用来区分同一个姓的不同分支。比如晋文公、鲁庄公、卫灵公、宋襄公都姓姫,但他们又分别属于不同的氏族,地名和国名就是氏,比如晋氏、鲁氏、卫氏等等。
春秋诸侯争霸
刚才说的是诸侯这个分支,那周天子那一支呢?周天子作为王室,如果他的儿子的名叫峤,他儿子全名就被称为"王子峤";他的孙子叫贾,那他孙子的姓名就叫"王孙贾"。
历史发展到后来,不论是王子还是王孙,都简化为王姓,但最初大家都是姓姬的。所以,在今天假如你姓王,倒推历史,回到过去,你很可能就是周天子的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