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②引导学生树立结合实际思考的意识,知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揭晓课题
孩子们,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这堂课我们继续走进17课———跳水,去碰撞人物思维的火花。(板书课题)
2梳理课文,思辩角色
师:上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了解了故事的起因(水手拿孩子取乐 )→经过(孩子追猴子遇险 )→结果(船长命令孩子跳水,孩子得救)
师:通过刚刚的回顾,我们知道这篇微小说共有4个角色。他们分别是?
生:孩子、猴子、水手、船长。(师板书)
师:如此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中,出现了那么多角色。在你心中,你认为谁才是关键角色呢?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你认为的关键角色和理由,边读,边想,边做批注,完成学习卡。
自主学习卡:我认为关键角色是________,因为________。
3交流汇报,碰撞思维
预设一:猴子是关键角色师:哪位同学来分享你的见解?生:我认为关键角色是猴子,因为是猴子把孩子引入危险境地的。师:你很善于思考。
师:猴子是怎样一步步把孩子引入危险境地的?
生:生汇报。
师:你们学习能力可真强,找的词句又快又准。瞧,老师把同学们找的词句搬到了黑板上。
e.师生配合读:(师读黑色字体部分,生读括号里红色字体部分)是啊,这是一只顽皮的猴子,它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笑哈哈大笑。忽然,它(跳)到孩子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它更是一只捣蛋的猴子,它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它越来越放肆,还(撕)着帽子,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对着孩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师小结:你看,列夫托尔斯泰多神呐,用一连串动词就把一只顽皮、放肆的猴子活灵活现的呈现在我们面前,就是它的放肆,就是它的挑逗,把孩了一步步~引入险境,它是罪魁祸首,始作俑者,难怪有同学认为它是关键角色。(板书:逗)
预设二:孩子是关键角色
师:还有哪些同学有不同看法?认为谁才是关键角色呢?
生:我认为关键角色是孩子,原因是跳水的是孩子,笔墨描写最多。
师:你敢于提出不同的看法,表扬你。
师:那这个孩子多大啊?什么身份?
生:十一二岁,他是船长的儿子。
师:那跟你们是同龄人啊,这个年龄的孩子有什么特点?
生:调皮、鲁莽。
师小结:正是孩子特定的身份与特定的年龄,促使他走上高高的横木,使自己陷入险境。难怪有同学认为孩子是关键角色。
预设三:水手是关键角色
师:同学们都很爱思考,还有谁也可能是这个故事的关键角色呢?
生:我认为关键角色是水手,原因是水手的笑让孩子步入险境。
师:水手笑了几次?怎样的笑?
生:生汇报出示课件:哈哈大笑、又大笑起来、笑得更欢了
师:同学们,读一读这几次笑,读出变化。孩子们,试着把“又”拉长些,“更”读重音拉长,再试试看。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感受到水手们笑得越来越欢了,越来越起劲了。在他们一次又一次的笑声中,猴子也越来越放肆,孩子又是怎么想的呢?让我们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g.师:当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钻来能去,模仿人的动作,水手们(哈哈大笑),孩子心想:__________生1:这只猴子真滑稽有趣。
生2:这只猴子模仿人的动作很可爱。
师:所以此时的孩子~( )
生:(笑得很开心)
师:当猴忽然跳到孩子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头上,很快地爬上桅杆,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孩子又想:__________
生1:这只猴子真可恶,竟敢抢我的帽子
生2:水手们竟然还在旁边大笑,我一定拿回我的帽子师:所以此时的孩子哭也不是,笑也不是,真是(哭笑不得)
师:当猴子摘下帽子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水手们(笑得更欢了)此时孩子还可能心想:__________
生1:死猴子,我一定要拿回帽子,挽回面子。
生2:臭猴子,我一定要让你好看。
师:面对猴子的戏弄,水手的嘲笑,孩子(气得脸都红了)
h.师:同学们,水手的三次笑对孩子和猴子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呢?水手三次笑 --使猴子:更放肆 让孩子:更难堪
师小结:水手的三次笑,让猴子更放肆,让孩子更难堪了,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难怪有同学认为水手是故事中的关键角色,他确实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板书:笑)
过渡:放肆的猴子、冲动的孩子、以及水手三次不经意的笑都无形中把故事推向了高潮,使孩子置于危险之中。同学们,从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到孩子情况的危急?
4品读课文,感受危急
师:哪位同学说一说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情况的危急?
生:生汇报师:大家看,此时此刻,孩子就站在那高高的横木上(出示图片)你可以用哪些四字词语形容孩子此时的危急?
生:命悬一线、危在旦夕、千钧一发……
师:是啊,此时甲板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面如土色,心惊胆战,因为此刻他们知道:
出示课件: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生齐读)
师:此时孩子就站在那高高的横木上,摇摇晃晃,双腿不由得发起抖来因为此刻,他自己也意识到了:
出示课件:他只要一先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生齐读)
e.此刻孩子不能前进,也无法后退。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谁出现了?
生:船长。
5品读语言,体会船长形象
师:你们觉得船长是关键人物吗?
生:我认为船长是关键角色,因为船长让孩子跳水救了孩子。
师:是啊,他让孩子化险为夷了,难怪你认为船长是关键角色。(板书:跳水)
师:如果此时你是船长,你会怎么救孩子?
生:用绳子、搬梯子、用垫子。
师:你们很爱思考。是你们的办法好,还是文中船长的办法好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五自然段,看看船长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画出关键词句。
生: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师:你找到了关键句。
师:“立刻”是什么意思?
生:马上、急忙,赶紧。师:船长为什么要立刻用枪瞄准孩子?
生1:因为当时很紧急。
生2:让孩子马上跳水。
师:所以船长喊道——
生:“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
师:可是孩子没有跳水,于是船长又喊——生:“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
师:船长喊了一次又一次,这喊是在干嘛?生:是命令、威胁、逼迫。(板书:逼 )
师:船长是盲目的逼孩子跳水吗?他有什么依据,他利用了哪些有利条件?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小组合作,组长拿出学习单,完成第一题。(出示课件)
生:生汇报。
师:下面请同学们借助思维导图,还原船长的思维过程。小组讨论,完成学习卡第二题。
生:生汇报。
师:现在你们知道答案了吗?是你们的办法好,还是船长的办法好?好在哪?
生:船长办法好。节省时间,最快营救,利用了有利条件。
师:在今后生活中,我们遇到突发情况,也要像船长一样,根据实际情况,利用有利条件解决问题。
师:相信此时大家对船长佩服的五体投地,你们佩服船长的什么?
生:佩服船长机智。
师:读出船长的机智。
生:佩服船长果断。
师:读出船长果断。
生:佩服船长沉着冷静。
师:读出船长沉着冷静。(板书:机智 果断)
师:是啊,孩子站在高高的横木上,下一秒都有可能粉身碎骨,千钧一发之际,船长立刻用枪瞄准孩子,大喊道——生:“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 “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
师:此刻,儿子站在高高的横木上,命悬一线,父亲立刻用枪瞄准儿子,命令道——生:“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 “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
6总结全文,推荐阅读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各抒己见,讨论了谁是文中的关键角色,思维的的火花照亮了我们的课堂。确实,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这篇微小说中,猴子是导火线,水手是推动器,孩子是当事者,正是他们的相互影响,才突出船长在危急时刻解决问题的机智果敢。而通过分析孩子、水手的思维过程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同学们,在列夫托尔斯泰的另一篇文章《鲨鱼》中,他描写了老炮手救了两个即将被鲨鱼袭击的孩子,他的思维过程与船长的思维又有什么不一样呢?他又是怎么解决问题的呢?让我们继续开启思维之旅,擦出更多思维的火花,下课!
课堂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