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笔者在网上看到一些关于中央红军为什么会长征的文章和短视频,都在说是项与年化妆成乞丐,把蒋介石围攻中央苏区的绝密情报送到中央苏区,中央红军才决定长征。笔者查遍官方出版的史书中,没有找到任何所谓关于项与年提供的绝密情报,是导致中央红军就开始长征的主要原因。
这里没有贬低革命前辈的意思,聊历史要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不能篡改历史的真相。
有些文章和短视频作者为了博取流量,从网上截取资料,胡拼乱凑,黑白颠倒,胡说八道。这些写历史文章的人,写文章之前先去查询一下历史好吗?不要信口开河,改写历史的真相。
本篇文章,笔者就以历史的史实为准绳,以历史的真相为依据,说说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
一、军事问题
1、国民党第五次军事围剿
第四次围剿于1933年春失败后,蒋介石不甘心失败,继续调集50万大军开始准备第五次围剿。1933年5月,蒋中正在南昌设立全权处理赣、粤、闽、湘、鄂五省军政事宜的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亲自组织和指挥对各苏区进行更大规模的第五次围剿,并兼任剿匪军总司令。
第五次反围剿示意图
在调集各路地方军队以后,南昌行营参谋柳维垣首先提出改变国民革命军的战略,他反对围剿,提出改变“围剿”为“追剿”。此一新战略为蒋介石所采纳,国民革命军改变作战策略,战法步步为营。
南昌行营提出“战略攻势战术守势”之作战方针,以及组训民众之作战原则,采取构筑严密之碉堡封锁线战术,防止红军流窜,并逐步缩小包围圈,聚歼共军于赣南地区。
红军方面,因为前四次反围剿战役的胜利,使得时任中共中央总负责人博古等人头脑发热,并认为决战的时机已经来临。1933年秋,共产国际派来顾问李德支援中央苏区,基于对共产国际的完全信任,博古放手让他参与军事决策,然而参与过欧洲战场的李德却不了解中国战场的特点,不顾实际情况,采用了错误的战术战法。
博古、李德等人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方针,企图以阵地战、正规战在苏区外御敌,保守苏区每一寸土地。但缺乏自动武器、严重缺乏重火力的红军在国民党军高大的垒楼、深长壕沟的*防御工事前遭受惨重损失。由于中共中央的军事战略和作战原则错误,这次作战红军始终处于被动,以致红军损失惨重,丧失大部分中央苏区。
国民党军已经深入苏区腹地
1933年9月25日,国军大举进攻黎川,第五次军事围剿战役拉开序幕。三天后国民党军攻克黎川,虽然红军成功阻止国民党军向黎川西南挺进,但歼灭国民党军的战略企图落空。11月,福建事变爆发,第五次围剿告一段落。
1934年1月下旬,蒋介石在镇压了福建事变以后,即将入闽部队改编为东路军,协同北路军、南路军,重新开始了对中央苏区的进攻。
1934年4月10日,国民党军以11个师分两个纵队向广昌进攻。1934年4月27日,国民党军向广昌城发起总攻,并于黄昏时攻占该城,红军伤亡高达5500余人。余部在夜色掩护下向西南方向退出广昌。广昌失守后,彭德怀与李德发生尖锐对抗,直斥李德“崽卖爷田心不痛”。
广昌失守后,紧接着建宁也失守。这样一来,中央苏区的北大门已经被打开了,国民党军开始进入中央苏区的腹地了,中央苏区的版图进一步在缩小,直接威胁到红色首都瑞金的安全,中央红军在内线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已经十分困难”,中央苏区危在旦夕,必须想出路了。
2、共产国际同意中央红军转移
1934年5月,中共中央在在瑞金召开中共中央*处会议,会议鉴于广昌失守后,国民党军开始逼近中央苏区腹地,红军内线作战已十分困难。会议决定:将主力撤离中央苏区,进行战略转移,并将这一决定报请共产国际批准。
面对此时的大兵压境,中共中央*处会议决定由博古、李德、*组成的“三人团”,处理一切军机大事,负责军事转移的准备,当时知道这个消息的人只有极少数几个人。“三人团”中,政治上由博古作主,军事上由李德作主,*负责督促军事准备计划的实施。
6月25日,共产国际复电中共中央:同意进行转移。
1934年6月,国民党军集中31个师的兵力,开始向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发动全面进攻。
国民党军31个师,全部进攻中央苏区
为了调动和牵制敌人,减轻国民党军队对中央根据地的压力,并准备实施战略转移,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决定组织两支部队北上和西进。
7月初,中革军委决定:以第七军团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边前进。7月下旬,中革军委又命令第六军团退出湘赣边革命根据地,向湖南中部挺进。
这两支部队的出发,用*的话说:一路是探路,一路是调敌。 但最初对中央红军主力的这次战略转移并没有打算走得像后来那么远,只是准备到湘鄂西去,同红二、六军团会合,在那里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