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是当代最著名的散文家之一,不过他原来是学戏剧出身的。易中天是正儿八经的中文专业硕士,可是他学了古代文学,最后跑去捣鼓历史。
此二人皆有“不务正业”的“嫌疑”,但是最后二者都出了成果。易中天尽管不务正业,毕竟正儿八经修过文学的,因此他对余秋雨的散文,还是颇有些看法。
曾经有一次,易中天在采访中公开表示:余秋雨的散文,不管是见识还是气度,都不如他的朋友夏先生。可是,金庸却说:“我不会写小说,但我们浙江还有鲁迅和余秋雨啊!”
那么,他们二人,到底谁说得对呢?余秋雨的“真实水平”怎么样呢?
一、余秋雨散文取得的成果当你打开余秋雨的个人简历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从1997年到2010年的十三年间,余秋雨凭借散文,三度摘得台湾文学奖项,2002年被评为“马来西亚最受欢迎华语作家”。
由此可见,余秋雨在散文上取得的成就,以及他的作品在域外造成的影响力,是客观存,不容否认的。
尽管国内很多人对余秋雨的散文的评价有一定的争议,但是像白先勇,余光中等纯文学领域的名家,都对余秋雨的作品作出了比较高的评价。
尤其是诗人兼散文家余光中的评价,很能说明问题。余光中曾经说过:“中国散文,在朱自清和钱锺书之后,出了余秋雨”。
朱自清、钱锺书是什么样的江湖地位自不必说,余光中也是散文界的一流作家。他说余秋雨能排在朱、钱二人之后。那么,余秋雨散文水平还低得下去吗?
即使不考虑余秋雨获得的奖项和文化名人们对他的抬举,余秋雨也是中国当代散文一座绕不过的山丘。
因为他自创了一种“文化大散文”的写法,打破了传统小品散文的束缚,借助对山川风物、历史人文的描写,探索人生真谛和中华文化的意蕴。
余秋雨还借助他的专业特长,把“戏剧创作”的技巧纳入到散文创作当中,这就是他对散文创作发展的贡献。
在余秋雨之前,属于纯文学的散文总是高高在上,不考虑读者的阅读感受。余秋雨打破了文体的界限,用通俗的语言、史诗般的文笔来探索中西方文明,这种开拓意识是值得赞扬的。
如果要说余秋雨的散文有什么“硬伤”的话,除了一些历史知识点上的错误之外,那就是有时过度抒情,同时还有些“自恋”的问题。
不过尽管有这些缺点,依然有很多人会喜欢余秋雨的作品。这些人中除了普通的大、中、小学生、社会青年,同时也包括了诗人、散文家和小说家。
这就变相说明了:余秋雨的散文,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雅俗共赏”。从九十年代凭《文化苦旅》等作品成名以来,余秋雨的作品先是抢占了市场,后来又得到了部分主流权威的认可。
现在,余秋雨的作品,已经成为了教育部门推荐中学生必读的课外读物之一。因此,在这个时候再来质疑他的水平,是“不科学”的。
所以,无论余秋雨在中国当代散文家中排老几,他的作品相对于平均学历为初中的广大网友来说,也绝对是一流的。
二、易中天和金庸,站在不同审美立场上的发言易中天贬低余秋雨散文的成就,是有原因的。易、余二人同为“文化界超级男生”,易中天个性幽默、心直口快,明显看不惯余秋雨那种“肉麻”、“自恋”的抒情散文。
易中天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按理说,他毕业之后应该去写散文,或者是小说。可是,为什么他最后去搞历史呢?因为他的性格问题。
写散文,写小说都要情感丰富,心思细敏,细节上还慢慢打磨,完全不适合性格急躁,一言不合,开口就骂的易中天。
事实上,急性子的人,不要说让他写散文、小说了,一般情况下,他宁可看学术论文,都懒得看散文跟小说。
另外,小说和散文的信息表达效率太低,当中抒情的部分,还会干扰读者的逻辑判断,对于不喜欢这的人来说,简直是废话连篇。
再加上当时的余秋雨,自己也一些问题,他闹了“诈捐门”,私生活问题也一直被人家拉出来做文章。
易中天是“网红”本色,靠玩“脱口秀”蹭热度赚钱,自然就把余秋雨当成了一个靶子来打。在批判其人品的同时,随口点评了一下他的散文,大家不要太当真。
金庸评价余秋雨,主要是当时人嘲笑他小说写得不好,还上升到浙江人不会写文章上面。于是金庸就回答说:“我不会写小说,但我们浙江还有鲁迅和余秋雨啊!”
拿余秋雨和鲁迅相提并论,不知道的人,可能还以为金庸是在讽刺前者。
要知道,鲁迅的文章是有魏晋风骨的。他一向发表一些犀利的言论,而余秋雨不光普通的散文写得肉麻,有时他还会写马屁文章。
不过,金庸在这里提到余光中,却没有网友那种复杂的心思。他确实没有拿鲁、余二人排座次的意思,金庸应该是真的觉得余秋雨不错。
金庸和余光中是好朋友,余光中早已经给余秋雨的散文下了一个定论:他就是仅次于朱自清、钱锺书的散文大家。
余秋雨散文里面有文化的味道,历史的感觉,文人的抒情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这些都是文学艺术所推崇的东西。喜欢他的人,阅读后会觉得得到了一种心灵上的享受和深刻的启迪。
金庸本来也是一个情感丰富细腻,喜欢历史文化的人,所以他对余秋雨的评价也是非常真诚的。
结语文学评价一般都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它和评价者个人的阅历、见识、审美层次以及个人偏好挂钩。有一些人,像易中天,理性大于感性,其实不太适合读节奏慢悠悠的散文作品。
尽管易中天出身中文专业,但是他搞的却是历史。所以,他对于余秋雨散文的评价,就远不及白先勇、余光中的评价,来得有参考性。
再加上,易中天当时明显是把余秋雨当成了一个靶子在打,所以他说的话,大家看看,然后笑笑也就算了。
金庸的评价是很随意的,没有人知道他是否真的欣赏余秋雨的散文。但是很明显,他认可余秋雨“水平”的。
因此,当金庸需要在浙江范围内找出两个“写得好”的文化名人的时候,他就想起了鲁迅和余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