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结合的优美古诗,动态静态描写的古诗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6 14:53:56

中国古典诗词浩如烟海,美轮美奂,而“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又是古诗中常用到的表现手法。如王维“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即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以蝉鸟之动衬山林之静;“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则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朋友人影照在脚下青苔之上,虚写朋友迎接诗人的热情。

诸多诗句中,运用这两种手法最高级的诗句是哪一句呢?当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句诗出自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是: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前两句看似平实无奇,介绍时间背景——诗人在三月于黄鹤楼送别朋友孟浩然去扬州,渲染氛围——繁花似锦,虽为离别,但不伤感,反而欣喜。因为在诗人眼里,扬州是繁华好客的城市,孟浩然是才高豪放的朋友,他去扬州定能扬名天下。但好友相别,终究是不舍的。三四句便极尽诗人渲染之能事,把诗人对朋友的无尽依恋表达得淋漓尽致,震铄古今。

要读懂这句诗的好,关键是要把“孤帆远影碧空尽”掰开来读:

孤帆远影碧空尽=孤帆尽 远影尽 碧空尽

动静结合的优美古诗,动态静态描写的古诗(1)

船随江渐远,我依楼难离

这样一读,安静的文字便瞬间活动了起来:时间在流逝,小船在渐远,天空在变暗。这哪里是静景,分明是鲜活的动画啊!再加上后一句“唯见长江天际流”——当船已不见,天色已晚时,仍有长江之水带着诗人满腔的不舍与祝福追随友人而去——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有异曲同工之妙!

船在动,天在动,水在动,什么没有动呢?诗人在黄鹤楼倚楼远眺的身影一直没动!他——不舍啊!

我们难道没有恍然大悟?这首诗实写长江动景,虚写诗人静姿;表面上描绘让人魂牵的故人远行之景,实则在表现诗人的至情至性。此诗境界,远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也略胜“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