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语事迹,孔子的论语二十篇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7 06:24:06

《论语》里记载了一个孔子叫几个得意门生各言己志的故事。

子路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处在几个大国的包围当中,既要防备外敌侵犯,国内又有连年灾荒。这样一个国家,假如让我去治理的话,只要三年光景,便可以让人们勇敢善战,而且懂得和列强抗争的办法。”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问另外一个门生:“冉求,你怎么样呢?”

冉求说:“一个国土有七十里或五六十见方的小国,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光景,就可以使人人丰衣足食。至于这个国家的礼乐教化,就要等待贤人君子来施行了。”

孔子跟着问公西赤,他的志愿是当“傧相”。

最后问到曾点,那时曾点正在弹琴,一听孔子问他:“点,尔如何?”他把手中的瑟放下,站起来道:“我想的跟他们三位不同。”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也就是各人讲自己的志向而已。”

曾点说:“我只想在暮春三月,穿着做好的轻暖春装,陪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小孩子,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

孔子听了,长叹一声说:“我的想法和曾点一样!”

子路和冉求是想从政,曾点则是“逍遥派”。

子路和冉求的志愿都说明了一个事实,治理人口少的小国家容易做出成绩,所以他们都有把握在三年光景便可见成效,让人人可以丰衣足食。但假如是一个人口以亿计的大国,要想在三年内“大收成效”,恐怕就很难了。

曾点的志向虽说和他们不同,但也必须丰衣足食,才能做“逍遥派”。

衣食足才能修明礼乐,冉求那个进一步的要求也是有物质基础的。

#故纸堆#

#温故知新#

#小国寡民之乐#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