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作文素材名人事例,懂得感恩素材名人真实事例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7 06:36:21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在康有为看来,眼下的中国画是没有前途的,似乎只是书斋玩味。

他认为,国画要想有前途,必须融入到世界文化的潮流中,完成自身的丰富和改造。

康有为把这个改造国画大任的希望,寄托在徐悲鸿身上,对他说:

“你一定要出国,去看看人家的绘画!”

徐悲鸿揣着康有为给的推荐信和盘缠,登上了去日本的客轮。

在东洋,他流连于画展书店,向当地艺术大师求学请教。

半年后,徐悲鸿学成归来,又在康有为的引荐下,结识了北大校长蔡元培。

蔡元培邀请徐悲鸿来北大艺术系任教。

徐悲鸿在北大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受新思想影响,创作了许多关心劳苦大众的风俗画。

不久,徐悲鸿争取到官费留学法国的名额。

临行前,蔡元培说:

“你比我年轻,要到法国去!回来改革中国绘画,为民族争光。”

徐悲鸿背负着民族绘画的希望和对民族的感恩,来到了艺术圣殿巴黎。

他的求学既是富有的,又是寒碜的。

富有的,是巴黎强烈的艺术氛围;

寒碜的,是徐悲鸿的囊中羞涩。

感恩作文素材名人事例,懂得感恩素材名人真实事例(5)

徐悲鸿经常带一个面包就在卢浮宫待一天。

所幸中国驻法大使馆有时会接济他。

也正是在这儿,年轻的徐悲鸿邂逅了年轻的*。

两人谈艺术,谈中华民族,成为知己。

徐悲鸿孜孜矻矻地学习了八年后,带着精湛的绘画技巧和广博的艺术知识,毅然回到了祖国。

此时,他已经成为中国美术界的风云人物了。

但徐悲鸿没有忘记,他能有今天,全靠前辈们的提携和民族同胞的赞助。

徐悲鸿因此创作了大量反映民族精神的画作,表达自己对民族的感恩。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徐悲鸿心急如焚,把对日寇的满腔怒火转化成艺术创作热情。

1939年初,徐悲鸿抵达新加坡,码头上挤满了欢迎中国画坛巨匠的新加坡名人与记者。

徐悲鸿下船后,向在场的记者宣布,他将在这里举办画展,为抗日筹集善款:

“尽其所能,贡献国家,尽国民一份子之义务。

我希望能凭借画笔,为国家抗战尽责任。”

徐悲鸿的义举得到了各阶层华人的认同,平均每二十个新加坡人里,就有一个参观过他的画展。

最后徐悲鸿筹集到一笔天文巨款,全部捐给祖国。

徐悲鸿却不因此而沾沾自喜:

“出钱者,无论数量如何之大,必不能比得上为民族而牺牲性命者的贡献。”

日寇铁蹄肆虐中华大地,不少人选择倒戈,但徐悲鸿对生养他的土地始终心怀感恩。

这当真不愧为艺术大师的风范。

感恩作文素材名人事例,懂得感恩素材名人真实事例(6)

是千里马,也是伯乐

徐悲鸿在抗战结束后,来到国立北平艺专当校长。

他说:

“我们如果希望中国艺术达到如唐代的昌盛,第一需要一批有大智慧而有志之士。”

感恩作文素材名人事例,懂得感恩素材名人真实事例(7)

徐悲鸿广罗艺术人才,标准不拘一格,只要有真才实学,不论背景一律破格录取。

后来的油画家、雕塑家钱绍武,参加入学考试时,数理化都不及格,但是素描成绩很是不错。

徐悲鸿亲自到考场来,一看他的画,对主考老师说:

“我也没学过数理化,小时候也没上过正规学校。

这是个好苗子,录取吧。”

徐悲鸿是千里马,对自己当年的伯乐心怀感激。

因此他也愿意当别的千里马的伯乐。

没有他,就没有后来的钱绍武。

遇到才华横溢的学生,徐悲鸿从不吝啬赞扬,对于王学仲也不例外。

王学仲有股拼命三郎的尽头,书画最得他喜爱。

王学仲家境贫寒,把生活标准降到最低,头痛脑热也不去医院,最后熬成了肺病。

这在当时几乎是不治之症。

徐悲鸿说:

“你安心回家养病,回来还是学校的学生。”

王学仲在老家重病缠身,想起别的同学都在发奋学习,心中感伤不已。

此时,他收到了徐悲鸿寄来的一封信。

徐悲鸿似乎对王学仲的心态了如指掌,鼓励他振奋精神,并对他寄予厚望。

王学仲倍感亲切,精神大振,对恩师满怀感激。

多年以后,已是中央美院教授的王学仲,仍然保留着徐悲鸿的亲笔信。

徐悲鸿就是这样,在许多人的人生十字路口,给了关键性的扶助。

而他自己,也像之前帮助过他的人一样,把这种扶助看得很平常。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冯法祀赞扬说:

“徐先生非常能接近平民,一般的老百姓和穷人,因为他本身也是穷人出身,他小的时候放过牛,种过瓜。

有的人过后就忘本了,就看不起穷人了。

他不是这样的,他始终跟穷人是一条心的。

为什么我们那么尊敬他,因为他有这样一种品质,作为一个画家有这种品质很不容易。”

感恩作文素材名人事例,懂得感恩素材名人真实事例(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