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众所周知,蜀汉丞相诸葛亮足智多谋,为报答刘备早年的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对于任何统治者而言,倘若所有臣子都能像诸葛亮这样忠心负责,那么江山社稷何愁不治,皇帝也无须夙夜操劳。因此,后世帝王都对诸葛亮予以高度评价,晋武帝司马炎曾说:“使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从晋代开始,帝王们都不断给诸葛亮升官晋爵,赐庙加号。诸葛亮本为武乡侯,东晋时期加封武兴王;唐朝改封武灵王并赐庙;宋赐“英惠庙”,加号“仁济”;元代加封“威烈忠武显灵仁济王”。
▲蜀汉丞相诸葛亮塑像
明太祖朱元璋钦定“帝王高”时,选从祀名臣37人,“忠武侯与拥焉”;到了清代,不仅将各地诸葛亮祠堂修葺一新,供人膜拜,而且每年春秋祭礼庙时,朝廷还会以诸葛亮从祀。历朝历代都有许多大臣将诸葛亮当作榜样,可惜的是他们并没有学到精髓。清圣祖康熙皇帝评价诸葛亮:“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乾隆皇帝更是夸赞“诸葛孔明为三代以下第一流人物,约其生平,亦曰公忠二字而已。公故无我,忠故无私,无我无私,然后志气清明而经纶中理。”
▲武侯祠(汉昭烈庙)外景
不过诸葛亮并未得到所有帝王的喜爱,比如魏国第二任皇帝——魏明帝曹叡,就曾多次在各种场合对诸葛亮予以驳斥痛骂。曹叡,魏文帝曹丕长子,生于建安九年(公元204年),从小就很聪明,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因此深得祖父曹操喜爱。黄初七年(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病重,将长子曹叡册封为皇太子。曹叡在洛阳即位后,诸葛亮曾多次组织北伐,打得曹叡寝食难安、心力交瘁。因此,曹叡在个人感情上对诸葛亮十分不满。
▲魏明帝曹叡剧照
据史料记载,曹叡曾在诏书中写道:“诸葛亮弃父母之国,阿残贼之党,神人被毒,恶积身灭。”这段话的恶毒程度,不逊于陈琳当年怒骂曹操的那篇《为袁绍檄豫州文》。不过曹叡此时毕竟是皇帝,他所说每句话都是金口玉言,还是要注意形象的,即使对诸葛亮再不满,他也不会像普通人一样乱骂一通,所以从曹叡的角度出发,他对诸葛亮的指责基本上也算是“有理有据”。
▲诸葛亮剧照
第一,诸葛亮专权擅政。曹叡抵挡诸葛亮北伐时,在檄文中指出“(诸葛)亮外务立孤之名,而内贪专擅之实”。蜀汉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曾立尚书令李严为诸葛亮副手,希望蜀汉能保持一定的政治平衡。然而几年之后,诸葛亮便以延误军情为由弹劾李严,将其贬为贫民流放至梓潼郡。
诸葛亮独掌大权后,后主刘禅像沦为傀儡一般的摆设,军政事务尽决于亮。历史上,刘禅因此被人称为“扶不起的阿斗”,直到现在还有人将刘禅作为反面教材来教育后辈。尽管诸葛亮对蜀汉政权忠心耿耿,不过客观地说,有史以来,几乎没有一个权臣能像诸葛亮这样,以大义之名将皇帝钉上耻辱柱,从这一点来说确实有些不该。
▲蜀汉后主刘禅剧照
第二,诸葛亮穷兵黩武。蜀汉地处西南,境内大部分领地都是山区,道路险峻极难穿越。诸葛亮每次出山北伐都会耗费无数人力财力,蜀汉百姓则需要一直承担这种战争成本。蜀汉国力本来就弱,诸葛亮忽视蜀汉百姓利益,不断饮鸩止渴,大量透支百姓财富。北伐后期,蜀汉经济实力和人口数量大打折扣,诸葛亮出兵北伐之时很难筹集到足够军饷,勉强出山后很快便因粮草耗尽无奈退兵。
▲诸葛亮北伐示意图
曹叡对此评价说:“诸葛亮驱略吏民,盗利祁山……好战无功,国内疲弊。”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后,其继承人姜维试图完成诸葛亮遗愿继续北伐,尽管获得一定战果,不过并没有改变整体格局。由于姜维在蜀汉威望远不及诸葛亮,因此其北伐时遭到了蜀汉君臣的强烈反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三国统一乃大势所趋,诸葛亮在北伐中殚精竭虑直至病逝,虽然没能改变蜀汉灭亡的命运,但其行为也称得上可敬可佩。况且不论魏明帝曹叡如何痛骂诸葛亮,其历史地位以及贡献却始终无法超越诸葛亮。
参考文献: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趣观历史,每日为您甄选好玩有趣的历史。
欢迎加入古代史爱好者同盟,增长见识、培养思维、积累谈资、结交知己、收获友情。子渊在这里与你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