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生命桥原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移出课本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8 00:22:06

  一心向善,赠人雨露甘霖;大爱无疆,展志愿之大义。来自福建省福州市的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18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陈新芽同学用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经历展示了一种积极向上、常怀温暖、向上向善的生活态度,鼓舞着更多人勇做甘于奉献、自强不息的好青年。

  采集只剩下最后一个小时。出血的左手臂酸麻且痛,但是躺在病床上的女孩咬牙坚持了下来。终于,采集成功,她捐献的生命种子即将从东向西出发,跨越几千里去重启另外一段生命去拯救一个在痛苦中挣扎的一岁男孩,拯救一个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家庭。

  这个病床上留着利落短发的女孩叫做陈新芽,当看到202ml的血液袋被护送者带走的时候,她想,这段接力她的部分已经顺利完成,接下来就靠大家的了......

跨越海峡生命桥原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移出课本(1)

  缘分相联结,幸成搭桥人

  陈新芽对骨髓捐献的初印象就来源于小学教材《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她从未想过自己也会在各种机缘巧合下也成为了这座“生命桥”的搭建人。

  2019年,大二的陈新芽同学去看了福建省“向上向善”奖学金获奖者代表的高校巡回演讲,当时一位福州大学的研究生关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经历分享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当时已经是华侨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部长的她,立马在家乡的献血车献了200ml的血,为血库告急的医院献出自己的力量,献血的同时也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她形容自己当时“心态就好像随手转发抽奖,未曾想有一天会中奖”。

  2021年7月初,陈新芽正在自习室紧张地学习,应对高压力高强度的期末周。此时,陌生电话打来,挂了两次后其接着打了第三次,她才接到。对方称自己是福建省造血干细胞资料库的工作人员,告诉她,她的HLA(人类白细胞相容性抗原)与一位患者初步相合,询问她是否要进行下一步的高分辨检验,也就是进一步抽血分析与对方HLA的点数相合度有多高,只有达到一定的相合度才可以捐献。

  虽然陈同学觉得有点像诈骗电话,但作为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共青团华侨大学委员会志愿服务与社会联络部执行部长,她的大学时光几乎与志愿缠紧紧绕在一起,她想:这件事也许不是一个骗局,而是自己与志愿的缘分,于是她立即联系了福州红十字会,一个意义非凡的骨髓捐献故事就此展开。

  假如缘分的说法真实存在,那肯定是一条条若有若无的丝线,在人与人间不断相连、交织,推动着每个人走向名为“命中注定”的结局。

  生命萌新芽,愿为守护人

  在和红十字会确认了捐献情况属实后,陈新芽立马同意了骨髓捐献。她不知道这件事未来会遇到多少困难,但她相信作为新时代青年,更应具备这个时代所需的无畏付出与坚定。工作人员说,请一定要和家里人沟通好,不能到最后悔捐,那就是毁掉患者的生命,同时患者一家会陷入更深的绝望之中。好在陈新芽的父母开明,母亲为医护人员,父亲是高中教师,二者也热衷志愿工作,献过很多次血,他们都非常坚定地支持她的选择。

  按工作人员的说法,没有血缘关系的高分辨相合率按人口比例是十万分之一,茫茫人海中,连陈新芽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有可能通过最终的匹配,成为那十万分之一。但奇迹就发生在这缄默中,希望像黎明的火种缓慢坚定地升起——陈新芽与患者竟是完全相合。

  她说:“现在他有难,我不采取行动,又如何能在心中放置这份羁绊?”

  全身体检没问题后,直至大四期末,陈新芽同学收到正式通知:安排在1月份进行捐赠。她说起那时的感受:“心情依旧汹涌,我告知父母,也说与身边亲近的好友,他们既担忧,同时也为我自豪。”跨越半年的准备,终于要开始正式捐献。当时陈新芽已从青年志愿者协会退休,但这种志愿者的缘分连绵不绝,似乎要与她一生相连一般了。“我想,那位患者及其父母家人心情一定更为汹涌激荡,他们是幸运的,于我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不久后,一份言语平实但饱含情感的感谢信,从千里之外传到了新芽手里。

  “那封患者父亲的感谢信是采集时陪伴我的朋友念与我听的,我听着躺在病床上默默流下眼泪。由于无关供者(无亲缘关系的捐献人)与受者采取双盲机制,我几乎不知道患者的具体情况。直到这时我才知道千里之外于四川的受者只是一周岁的小男孩,他刚出生就要经历那么多的检查与治疗是那么痛苦,而他的家庭几乎是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

  幸好,我的生命种子就要到他的身体里了,希望他能带着我的造血干细胞重生,茁壮成长,享受正常的人生,带着温暖过一生,真好!我们不相识却血脉相通,希望他可以感受另一种精彩人生、看到更大的世界。”

  正如她的名字一般,在一次次尝试与突破中,她的生命树上不断萌生出新的绿芽,同时,也正因为她的捐献,让远在千里外的幼小生命重获新生,顽强地长出新芽,焕发生机。

  善念植心间,甘做志愿人

  捐献骨髓不仅需要医学方面的匹配,更需要有勇气、有强大的心理作为支撑。陈新芽同学做志愿的初心也相信回报不在一时之间,更非物质或金钱,而是偶然在过程中获得的感动,亲身实践所感触到的信息与知识,结识到的来自各地有趣的人物等等。

  在她的观念里,做志愿也蕴含“侠气”,有种大隐隐于市之感。很多爱心志愿人士职业、年龄、国别、宗教信仰、学历水平等等各不相同,但此时此刻,唯一身份便是“志愿者”,有需要时随时奔赴而来,也随时归隐于日常生活。

  若问是什么样的勇气让陈新芽如此奉献前行,那是她三年的志愿经历中逐渐上升的对志愿精神的认同与坚持。她认为志愿从来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群体英雄主义,“每个人物的背后总有一批人在默默奉献,组成志愿者群体,我只是因为幸运被大家看见,其实从事志愿事业的所有人员,都值得敬佩。”

  温暖是双向的,陈新芽在大学的读书生活中也获得过别人的帮助,大学四年的丰富经历让她结识了很多分布于不同学院、不同领域闪光的朋友同好,学长学姐的热情、老师们的关心、身边朋友的理解,哪怕只是一个微小的举动,不经意间也给予她很多温暖,才能让她始终保持少年意气般的纯良。

  陈新芽同学还盼望着学校能够组织专门的造血干细胞的宣传志愿服务队,针对造血干细胞知识普及率低的状况,向外界交流学习,更能为建造善意之桥、挽救生命提供更多的可能性。(通讯员:华侨大学马通达)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