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澄游青山记翻译,游天平山记翻译及赏析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8 06:26:10

李澄游青山记翻译,游天平山记翻译及赏析(1)

二十九、凸显青山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__读清•徐文靖的《青山赋》

邢少山

我们湖阳镇被称为考据大师的徐文靖游览自己的家乡当涂青山,对青山写过《青山记》这篇文章,对青山人文自然美景一一道来,并加以歌颂,今我就这篇文章,一一与诸君赏析。

先简单介绍一下作者。徐文靖(1667年~1756年),字位山,一字禺尊,安徽当涂人。父徐章达,以孝义称乡里。少时生活困苦,勤学不怠。雍正元年(1723年),以57岁之龄中举。主试官黄叔琳(昆圃)自谓得了三个人才,徐文靖为其中之一。乾隆元年(1736年),都察院孙嘉淦力荐应试博学鸿词科,未试。乾隆九年,著作被侍读学士张鹏翀看中,上呈皇帝。乾隆十六年,安徽巡抚再度推荐试其经学,乾隆阅毕《语助七字诗》,叹道:“诗属创体,苦无属和”,次年会试授翰林院检讨。不久告还,静居石臼湖畔,年九十卒。著有《竹书纪年统笺》、《禹贡会笺》、《山河两戒考》、《管城硕记》、《正字通略记》等。

李澄游青山记翻译,游天平山记翻译及赏析(2)

徐文靖在《青山赋》中说:“大江之南,蜿蜓扶舆,郁而为山者,不知其几,而姑熟面临溪水,入望数十里,有山曰‘青山’。”他接着说:“右托根于溪沚,左结体于郊垌。既征涂之所历。”这就是说,青山北临姑溪河,东 边是丹阳湖,西滨青山河,与别的山不同,则南望极目是广袤的田野。“一览而万壑俱萦,四顾则三江顿窄。”(《青山赋》,下同)这里的“三江”,就是指的上面的姑溪河、丹阳湖、青山河“三水”。他接着写:“俯临石室,仰踞苍冥,扪苔藓而直上构巢,云之危亭,恣游览以选胜景。先哲之余馨,雅爱山楼,经穿石隙,烟树郁而迷人,幽鸟闲而唤客,岚光兴密篠分青,云影共寒泉竞碧。”这段文字是说,俯临石室,仰踞苍天,摸着苔藓可以直达到穴居,登上耸立于云中的亭子,可以选胜景观看,并肆意游览。先世的贤人留着余香,他们素来爱好山楼。经穿石隙,烟树郁芳而迷人,幽鸟闲而呼唤来客,密竹在云雾中把岚光染绿了,云影与寒泉一道比赛绿色,多美的自然风光啊!而李澄中则把青山游了个遍,他说,当时风日清美,渌水垂杨。走了三里,是白紵、雷峰等山。

李澄游青山记翻译,游天平山记翻译及赏析(3)

“复五里,舍舟登岸,行稻塍上,透迤二三里,至太白祠。我们又走了十里,此地为龙山。走到太白祠。”(《游青山记》,下同)“祠内外松、柏、槐、檀皆数百年”,“复入舟,约八九里,东南陟山麓,时斜日将暝,下映万顷湖,窈窕如镜矣。”一路走来,多美好的风景啊!当他们走上山顶,几乎认不得路了,由两童子搀扶,然而“听钟声自高林达涧底,为凄恸者久之”。这一天,他们住在山上,早晨起来登上高楼,又看到一幅美妙景致:“湖山一气,如在几案间。下出山门,观所谓谢公池者,池阔半亩许,中有赤鲤长三尺,每将雨,则跃出水面:寺僧以为验也。”这是一幅奇妙的画图!

李澄游青山记翻译,游天平山记翻译及赏析(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