箜篌有多冷门,箜篌是怎么复刻出来的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8 20:19:35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张丛博

近日,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一位女生主修箜篌,因为“全校仅1人的冷门专业”上热搜。让古老乐器箜篌进入人们视野,那箜篌到底有多“冷门”?

答案是,一度失传了数百年。

不管是从汉代乐府诗《孔雀东南飞》里“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还是到唐代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箜篌这件多见于敦煌壁画的古老乐器,带给后人无尽遐想。

如今,随着匠人们复现古箜篌的努力,这件乐器正在焕发新生机。曾登上央视《国家宝藏》的香港箜篌匠黄祎琦,20余年来便致力于重塑古箜篌。

箜篌有多冷门,箜篌是怎么复刻出来的(1)

近日,黄祎琦、许碧兰夫妇携带十余件难得一见的复制古箜篌到访郑州大学,寻访中牟箜篌城遗址,并接受大河报记者独家专访拍摄,讲述了关于古箜篌的故事。

◆复现新疆古箜篌弹出古朴西域之音

在中国古代,箜篌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类。根据壁画和半实物等资料,箜篌匠黄祎琦对这三类古箜篌都进行了复现。

竖箜篌和凤首箜篌均是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与西洋竖琴同宗。而卧箜篌属于中国古代汉族乐器,与琴瑟相似,应是同源。

通过黄祎琦带来的复现古箜篌,人们得以直观看到箜篌的发展演变历程。

箜篌的历史,至少能上溯到距今两千多年前。1996年,新疆且末出土了距今约2700年的木竖箜篌,把以往仅能从图像上看到的这种来自西亚两河流域的乐器转为实物证据。

箜篌有多冷门,箜篌是怎么复刻出来的(2)

箜篌匠夫妇与复现的新疆出土竖箜篌

黄祎琦根据新疆出土的木竖箜篌所仿制的竖箜篌,风格古朴,结构简单,许多只有三五根弦。他介绍,弦数是基于出土时文物上的勒痕确定的,材质采用的是羊肠线也是基于文物留下来的资料信息。

这些古箜篌还能演奏吗?许碧兰说,由于没有流传下来定弦方法,所以仿古箜篌的声音不一定与当时箜篌的声音一致,这还需要考古学家进一步努力研究来破解。

她现场拨弄了琴弦,弦音拙朴,不禁让人联想到大漠孤烟,极具西域风格。

箜篌匠还根据古代壁画资料,还原了凤首箜篌。优美的弧线如修长的凤凰英姿,有10根弦。这种凤首箜篌则与今天缅甸的竖琴接近。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盛唐箜篌有何玄机?

盛唐时期,箜篌演奏艺术达到了顶峰,敦煌壁画上所描述的唐箜篌主要是竖箜篌,结构开始变得复杂。前不久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中就有唐箜篌的出镜。有心的郑州人,如果去过巩义石窟寺,也会对其中的竖箜篌浮雕有所印象。

箜篌有多冷门,箜篌是怎么复刻出来的(3)

箜篌匠从研究竖琴着手,后来收集到日本正仓院所藏的唐代箜篌残件的数据,结合高昌古都壁画伎乐五人图里的箜篌图像,开始复现失传的竖箜篌。2011年底,黄祎琦制作的“盛世箜篌”问世,他也成为重塑可演奏的唐箜篌中国第一人。

箜篌有多冷门,箜篌是怎么复刻出来的(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