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毕淑敏小说《女心理师》改编的同名影视剧正在热播。上线不久,微博话题讨论超50万,阅读量超9亿,无论是原著、台词、演员、剧情,还是其中的人物遭遇都屡次引起网友热议。亲子关系、产后抑郁、讨好型人格、职场*扰……毕淑敏的《女心理师》通过讲述青年女子贺顿学习担当心理师的故事,反映了来自社会和家庭的种种问题。拥有医生、作家、心理咨询师三重身份的毕淑敏总能用文字温暖和治愈人心。
从手术刀到一支笔,《毕淑敏的心灵治愈书》是她人生的真实阅历
17岁到藏北高原当兵,转业后做了22年医生,后又辞职去北大进修心理学博士、开心理咨询室,毕淑敏的个人经历让“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才能幸福”成为她笔下永恒的话题。在她的众多作品中,相较于那些更贴合心灵感悟和个人见闻的散文和游记而言,《毕淑敏的心灵治愈书》分《幸福课》《心灵课》《成长课》三本书,从幸福、心灵、成长三个角度深挖人生的真相。
和热播剧《女心理师》原著一样,“三堂课”中的智慧都是生于现实,长于现实,又最终回归现实的。在充分遵守心理医生职业准则和保证患者个人隐私的前提下,《毕淑敏的心灵治愈书》中也有来自毕淑敏的心理咨询案例,他们当中有抑郁症患者、不被家庭和学校接受的“异类”、无法感知幸福的年轻人等。
在如今物质并不匮乏的年代,书中关于迷茫、焦虑、忧郁,或者情感缺失带来的不幸福感可能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曾经有过。阅读他们的故事的同时,也是在审视我们自己的心灵。
从理论到实践,这是一套用得上的书
心理咨询师和心灵类读物都有一个共同的功能,就是帮助治愈内心的困境,回归正常生活。从功能性的角度而言,《毕淑敏的心灵治愈书》也是一套用得上的书,从理论到实践给了读者最切实际的指导。
记者了解到,《毕淑的幸福课》的蓝本是毕淑敏在央视《百家讲坛》上讲的《幸福课》,拥有非常系统的心理学色彩,但也不乏文学的共情性和感染力。她从心理学、医学、人文科学的角度,通过案例,详细讲解如何破解自卑、抑郁、焦虑、恐惧等精神创伤,带领读者思考和探索和谐、平衡心灵的艺术。
《毕淑敏的心灵课》是毕淑敏工作中真实的心理咨询手记合集。她以心理咨询师、作家和朋友的三重身份,为困境中的现代人破解生活中的忧虑和心理上的困扰。以讲故事的方式为读者分析30多个贴近生活的心理咨询案例,教人学会和自我、他人、世界好好相处。
《毕淑敏的成长课》则从理论过渡到实践,为读者提供了七个可以亲身实践的心理游戏。比如“生命中最重要的五样东西”“生命中影响你至深的人”“我究竟是谁”“写下支持你的人”“我心目中的父母形象”……做完这些游戏,读者对自我和外界的认知都会有所改变。三本书分别从理论指导、案例分析、亲身实践的角度为读者提供获得幸福的方式,这也是毕淑敏和读者分享快乐和思考的动力。
治愈文字加治愈漫画,琐碎日常也有无限哲理
作品曾入选过高考语文作文的“小林漫画”总是能从生活中最细微的点滴切入,温暖、接地气、生活化是它的特点。“小林漫画”作者林帝浣的画风与毕淑敏的文风也不谋而合。
在《毕淑敏的心灵治愈书》中,每本插入了16幅极具特点的“小林漫画”。这些漫画题材可以是恋爱、婚姻、考试,也可以是琐碎的生活点滴,能以温情的文字给读者激励,也能以扎心的文字给读者“来点刺激”,直击读者心灵。“世界上最好的化妆品,是发自内心的快乐”“没有任何一种性格,能避免得罪人”“我们终此一生,也不过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小林漫画”的哲理性插图配上毕淑敏的治愈性文字,让书中探讨的话题能以更加轻松幽默的方式呈现。
《毕淑敏的心灵课》它总体上可分为“个人的心结”、“对情感的解读”、“掩盖痛楚”和“释放心灵”四个部分。关于心理健康的问题在这套书中都能找到答案。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彦文
校对 徐珩
来源:紫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