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与子期”的故事,收录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早就被人熟知。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见于《警世通言》。话说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琴师俞伯牙。从小就酷爱音乐。伯牙弹琴,无论是表现“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好友锺子期都能心领神会。子期一死,伯牙痛失知音,“摔琴”,从此再也不鼓琴了。一个琴师,一个山间樵夫,高山流水遇知音,成为千古绝唱。
北京颐和园长廊彩画:伯牙摔琴谢知音
也许你会问,俞伯牙“摔琴”,摔的是什么琴?
标准答案:古琴。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
《史记》有云,古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文字可考的历史已达四千余年。
甲骨文“乐”字形,抓住了古琴乐器的最主要特征“木制的琴体与丝质的琴弦”
我们今天所写的“乐”字是一个简体字,其繁体为“樂”,有关“乐”字的记载,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可以说早在“乐”字成形之前,古琴的形态早已被人固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