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应该是中学生最熟悉的文学家之一,因为他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作品实在是太多了,诸如《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水龙吟》《赤壁赋》《后赤壁赋》等等都是中学教材中的千古名篇。
不过其中有一篇散文,篇幅短小精悍,表达平易近人,很容易被人质疑,“苏轼就这么随便写写的句子,这也能进教材?”
这篇散文就是收录于人教版初八上册的《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如下: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我尝试着还原一下当夜的情形:
元丰六年(1083年)十月十二日,也就是苏轼遭遇贬谪,来到黄州的第四年深秋的一个夜晚。苏轼解开衣服,熄了灯正要睡觉,月光却从窗户照进了卧室,这让他顿时有了兴致,想要去这月光中走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