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鲁迅是我们难以直面的噩梦。
导言一提到鲁迅的文集,人们想到更多的是《呐喊》、《彷徨》、《朝花夕拾》。毕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少年闰土》、《社戏》、《一件小事》这四篇初中课文来自其中两本书。然而,还有一本文集,被鲁迅认为"不适宜青年人阅读","是属于自己的书",那就是《野草》。其中一篇杂文《雪》被改编成小学课文,虽然有一定的删改,但那依然是我童年的噩梦。要不是老师把那篇文章讲了两节课不止,我想破脑袋也不会想到鲁迅写北方的雪和南方的雪有什么用意。更让人抓狂的是当天作业立刻就是理解《野草》中另一篇文章,由于大家做得太糟糕,老师决定让所有人一起将该文抄两遍,抄到最后,依然是不知所云。现在回想起来,我实在是得默默在心里为自己掬上一捧辛酸泪。然而我并没有因此而讨厌鲁迅——大概是读不懂的永远想读懂吧,因此我一直在尝试读懂鲁迅,于是前几天重温了鲁迅的《野草》。这一重温,竟对一篇170字不到的短文产生了深深的感慨。
《狗的驳诘》:简单元素组合下撼人心魄的人物张力全文的元素只有三个,梦、乞食者和狗。乞食者就是文中的"我","我"梦到自己作为乞食者在隘巷中,衣衫褴褛,看上去穷途落魄。
一说到陋巷和穷苦,我们可以想到孔子对颜回的评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是孔子称赞颜回有傲骨与安平乐道。
《狗的驳诘》插画
但鲁迅笔下,这个人的身份是乞食者。乞食者,说通俗点就是个要饭的,给我们的联想是行事看人脸色,低声下气,没有任何为人的尊严可言。按理说该和傲骨两个字完全不沾边,然而他竟摸到了第一个字——"傲"。当狗在它背后狂吠时,他傲慢地回过身去叱咤它。
那么我们就禁不住要想作者为什么要写乞食者"傲慢地回顾"这条狗了。换成"鄙夷地回顾"不行吗?
当然不行。
鄙夷,只能说明他厌恶狗的狂吠,傲慢,那说明他把自己同狗相比,想当然的认为自己有一种优越感。他在人中处于下等地位,毫无尊严可言。但在狗的面前,他找到了发泄口,何其可笑,何其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