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浣溪沙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又名“浣纱溪”“小庭花”等。
据南朝宋孔灵符《会稽记》载,“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诸暨罗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先教习于土城山。山边有石,云是西施浣纱石”。今浙江诸暨市南近郊的苎萝山下浣纱溪畔有浣纱石,上有传为东晋王羲之所书“浣纱”二字,相传这里是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浣纱处。调名“浣纱溪”的本意即咏春秋越国美女西施浣纱的溪水。
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代表作有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等。
2 青玉案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词牌名,又名“一年春”“西湖路”“青莲池上客”等。
据谢桃坊《唐宋词调考实》一文,青玉案调为宋人首创,是北宋时期的“时调新声”。其调名源自东汉末年张衡的《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缎,何以报之青玉案。”一句。此诗以一种情诗的形式,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抱负,以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青玉案》词调由来以久,其中“案”字含义最具争议,一种认为“案”是古时吃饭用的一种“碗”;一种则认为“案”是古时吃饭所用的有足的盘子。后人综合各类史料和文物考证,“案”一字的含义应为盛食的托盘。
此调以贺铸词《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为正体,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六句五仄韵。另有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双调六十八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等十二种变体。代表作品有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等。
3 贺新郎
《贺新郎·乳燕飞华屋》—苏轼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贺新郎,词牌名,又名“金缕曲”、“乳燕飞”、“貂裘换酒”、“金缕词”、“金缕歌”、“风敲竹”、“贺新凉”等。
《贺新郎》由北宋苏轼首次填写,是宋代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调。
对于《贺新郎》词调的来源问题,众说纷纭,至今无确切结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家是宋人杨堤和胡仔。因杨堤和胡仔二人的分歧衍生出两种观点,一种如杨堤所言,《贺新凉》是词调本名,《贺新郎》一名为后人误传;另一种观点认为《贺新郎》是词调本名。
杨湜《古今词话》记载:“苏子瞻守钱塘,有官妓秀兰,天性黠慧,善于应对。一日,湖中有宴会,群妓毕集,唯秀兰不至,督之良久方来。问其故,对以沐浴倦睡,忽闻叩门甚急,起而问之,乃乐营将催督也。子瞻已恕之,坐中一倅怒其晚至,诘之不已。时榴花盛开,秀兰折一枝藉手告倅,倅愈怒。子瞻因作《贺新凉》,令歌以送酒,倅怒顿止。”胡仔认为此言荒野,堪入笑林。
该词牌一百十六字,上片五十七字,下片五十九字,各十句六仄韵。此调声情沉郁苍凉,宜抒发激越情感,历来为词家所习用。代表作有南宋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南宋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南宋刘克庄《贺新郎·北望神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