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最广为人知的小说是拍成电影的《流浪地球》,已经获奖的《三体》,它们分别是中篇科幻小说、长篇科幻小说。
本文要进行论述则是刘慈欣的短篇科幻小说,它不仅不同于长篇,与中篇科幻小说也有着本质的差别:
刘慈欣的中篇科幻小说,大都是从长篇缩减而来的,里面有着较大的世界观,主旨也并非单一。
刘慈欣的短篇科幻小说,则往往有着非常明确的主题,并且一个科学主题,一个社会人文主题。
从科幻小说的三要素来看:
- “逻辑自洽”是其基础
- “科学元素”是其软、硬程度的考量
- “人文思考”是其社会性的体验
刘慈欣的短篇小说主题鲜明,并且基本不会重复自己,没有任何两篇短篇小说是相似的。
刘慈欣在1999年到2010年的短篇科幻小说,主要是下面的20篇:
刘慈欣这些短篇小说,从4千多字到1万6千字多字的都有,它们有着短篇小说主体鲜明的特点。注意刘慈欣也有两篇不足2万字的小说,却被归为中篇小说,这是因为它们的结构的确不同于这种短篇。
前三篇
刘慈欣最早的三篇发布的短篇小说,正是他小说中较为普通的,水平与后面的小说有一定差距。
《鲸歌》科技方面则是关于控制动物,在社交上的主题则是关于犯罪,主旨是:犯罪者又受到了自己思想的惩罚。
《微观尽头》篇幅最短,科学上只有一个从微观到宏观的脑洞,也让人类社会感受如何做出关于神的事情。
《坍缩》在科学上表明了宇宙坍缩引发的时间倒流,并凸显了人类社会在面临时间倒流的心态。
在这三篇小说中,《鲸歌》优势在情节,科学脑洞较小;《微观尽头》和《坍缩》则是科学脑洞很大,但情节单薄。
从写作技巧上面,这三个短篇都属于有反转,但悬念不足,因此情节不算震撼。
散文化的《带上你的眼睛》《带上你的眼睛》是刘慈欣短篇小说的亮点,在很多地方取得了突破,这也是一片入选中学课本的小说。这篇小说虽然本身是一个悲剧,但写作在风格上是一个“唯美的故事”。在社会人文的主体上面,表达了一种人类在绝境当中生存的勇气。
科幻大王中的两篇
《信使》和《混沌蝴蝶》都是刘慈欣在2001年发表的,并且不是发表在科幻世界,而是科幻大王。从科幻的角度上,它们都是比较“软”的,但在人文思考上面却比较多。
《信使》的科学点是穿越时间、质能转换,很奇幻也很软,其中却涉及了对未来科学和社会的走向思考。
《混沌蝴蝶》的科学点是蝴蝶效应,但阐述了对那场战争的感悟,体现了人在混沌中弄巧成拙的悲剧。
这两篇小说虽然都很关注社会人文的思考,但是并没有明确的主题,更像与读者的探讨和寻求共鸣。
《微纪元》《微纪元》是刘慈欣短篇科幻小说中的一个新高度,各方面比较全面。它的篇幅是1万4千字,其各方面的容量都超出了短篇小说范畴,只是人物比较少。
《微纪元》科学核心就是人类改造,而世界观背景则是太阳灾难,在社会人文上,它的主题就是“人类社会如何生存?”,并且自问自答给出了一种方式——微型化。
《微纪元》有悬念、有多种科技、有对人类社会思考,并且有一个较为庞大的世界观。本篇的世界观既包括了地球面临的绝境,也包括了宏人与微人复杂的关系。
《微纪元》通过倒序的方式,描述了微人类社会的全景:包括衣食住行、文化氛围,甚至还有战争。这段结构非常完整,如果用顺序,可能要用几倍的篇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