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 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仙李白写出了黄河源远流长,一泻千里,浩荡东去的气势,堪称千古名句。作为中华民族的母黄河亲河,黄河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但你知道吗?其实黄河最早不叫“黄河”。
黄河最早被称为“河”,这个名称在古代文献中有广泛的记载。例如,《山海经》中称之为“河水”,《水经注》中称“上河”,而《史记》中称“大河”。此外,黄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还有其他的称呼。如先秦时期,黄河名称大部分时候叫“河”,有时为了表示至高的地位,也叫“大河”“泰河”。秦汉的史书上,还有叫“浊河”“黄河”的情况,这与泥沙含量高有关,比如《汉书》有云“河水重浊,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黄河”这个名字,最早见于西汉初年。《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有载:“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这里拿黄河作比,意为直到黄河变成如细带一样的涓流,才会改变爵位永续的承诺。到了东汉以后,“黄河”逐渐成为母亲河的称谓,延续至今。而在黄河的名字里,还有一个很少人听说过的名字——德水。这还是秦始皇给改的,当时流行“五德”说,认为周朝是火德,水灭火,所以秦朝是水德,既然最大的水就是黄河,所以将“河”更名为“德”,体现水德,只是叫的时间比较短。
“黄河”作为黄河的正式称呼,是在唐宋时期逐渐普及并最终被确认的,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