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人这一生,需求有度,过则成灾。
物质的丰盛,并不等同于生活的富足,学会节制*,才能在纷繁世界守住清欢。
懂得知足常乐,保持澄明之心,才能体验生活最纯粹朴质的美。
曾在网上看过一个话题:有哪些人生道理是你过了很久才明白的?
有人回答说:
“曾经迷失在肤浅的物欲中,沉溺于攀比和炫耀。直到走过更多的路,读过很多的书,才真正读懂那句‘世界是自己的,与别人毫无关系’。”
如今这个时代,人人都被*裹挟着往前走,但真正智慧的人,能摆脱物质的束缚,寻到心灵的自由。
钱锺书在清华教书的时候,家里除了一张桌子和白布垫的沙发,几乎没什么家具。被下放改造时,屋里除了几张破棉被,就是满袋子的书。
晚年时钱锺书曾嘱咐杨绛,自己去世后,不举行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一切从简。
对他来说,人活于世,外在的一切都不重要,唯有内在的学识,精神的富足,才是立世的根本。
很喜欢的一句话:“只有当一切事物回归简单,人才有机会思考自己的生命。”
宋代诗人林和靖,常年隐居孤山脚下,靠卖梅子维持简单的生活。
平时或驾一叶扁舟来去自如,或倚在老梅树旁,看白鹤起舞,活得洒脱且满足。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家里没有电视机,地板光可鉴人,常穿的衣服就那几件,吃简单的餐食,却建造了自己的小说帝国。
其实,一个人对物质的要求程度,恰恰反映了他灵魂的丰盈程度。
真正通透的人,不为外物所累。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人生不是一场肤浅的狂欢,而是一种精神的修炼。
人生下半场最好的活法,是以清净心活在当下,以自在心过生活。
从复杂回归简单,让内心重回纯粹,我们才能从更高的层面赋予生活意义。
泰戈尔有一首经典小诗:
有一个夜晚,我烧毁了所有记忆
从此我的梦就透明了
有一个早晨,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
从此我的脚步就轻盈了
一个人放下越多,越容易获得快乐;负累越少,就越接近幸福的本源。
极简并不是做苦行僧,而是让我们拒绝成为*的奴隶。
有节制,懂取舍,于喧嚣的世间,体会自己的风清月明。
点个“赞”,与朋友们共勉。
作者:安娜贝苏。来源:洞见,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