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读书笔记摘抄,狂人日记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24 10:08:05

来源:《呐喊》——《狂人日记》

推荐阅读:★★★★★

狂人日记读书笔记摘抄,狂人日记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1)

狂人日记读书笔记摘抄,狂人日记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2)

狂人日记读书笔记摘抄,狂人日记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3)

狂人日记读书笔记摘抄,狂人日记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4)

创作背景: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这被视为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916年,《青年杂志》改名《新青年》,并在次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这两篇文章轰动了国内文化界,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檄文。1917年8月9日,鲁迅应钱玄同之邀,答应其为《新青年》写文章,并在1918年4月完成《狂人日记》的创作。在创作《狂人日记》之前,鲁迅曾经看过大约百多篇外国文学作品。《狂人日记》是鲁迅在经历了沉默与思索之后的第一声呐喊,作品中融入了他多年来的愤怒、怨恨、不满、焦虑,以及希望、祈求等各种复杂的情绪,也必然地体现了作者多年来对中国历史的深思和对现实社会的认识,是一篇彻底的反封建的“宣言”,也是作者此后全部创作的“总序言”。

表达含义:《狂人日记》不仅是《呐喊》的首篇,更算得上是鲁迅全部作品的总序。它提出的那些根本性问题,延续在鲁迅及其追随者们后来的作品之中。比如“吃人”的问题、“立人”的问题、“看客”的问题、启蒙者与被启蒙者关系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断被提出,不断被思考,构成了现代中国思想的血脉传统。在这个意义上说,《狂人日记》固然是一部经典,但并不是一个凝固的标本。它是一条道路、一种方法,它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大门,由这个大门进去,开始了一条漫长曲折但堪称伟大的道路。《新青年》也从刊载《狂人日记》这一期开始,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吹响了五四运动的集结号。

“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若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毫无疑问,鲁迅就是那个时代痛苦地梦醒了的人。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