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不正则言不顺属于哪一家思想,名不正言不顺是什么哲学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24 18:10:37

欢迎关注咪小坨,每天10分钟,与您一起品读古文名篇

“名不正,则言不顺”是我们常常会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出自《论语.子路》中的一篇“子路问为政”。那么,孔子是在什么样的情形下,说出这句话的呢?

名不正则言不顺属于哪一家思想,名不正言不顺是什么哲学(1)

北京孔庙孔子雕像

我们可以从原文找寻答案:

子路①曰:“卫君待子而为政②,子将奚先③?”子曰:“必也正名乎④!”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⑤也!奚其正⑥?”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⑨;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注释如下:

①子路:即仲由,孔子的弟子,字子路。

②待:等待。

③奚先:先做什么。奚:何。

④必:一定。正名:使名分正。正:使动用法。名:名称,名分。

⑤有是哉,子之迂也:你竟迂到了这种程度。这是个倒装句。迂:远,这里指迂阔,即死守教条远离实际。

⑥奚其正:为什么要正?意思是没有正名的必要。

⑦野:鄙陋。由:子路的名。

⑧盖:句首语助词,有“大概”,“一般”的意思。实际上表示肯定。阙如:存疑,阙而不论。阙,同“缺”。如:词尾。

⑨不中(zhòng):指不得当。

⑩无所措手足:没有放手足的地方。意思是不知如何是好。措,放。

⑪名之必可言也:一个说法一定要有这样说的理由。

⑫苟:不严肃,草率。

本篇写的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子路的一段对话,非常有意思,也很好的表现了孔子和子路两人的性格以及他们融洽的师生关系。子路比孔子小九岁,是孔子弟子中年龄最大的一个,但是性格却率直鲁莽。

对话里子路先问孔子:“如果卫国国君等着你去主政,你会先做什么?”孔子回答说:如果一定要分一个先后,那就先正名分。子路脱口而出,说孔子的设想迂阔,说话不着边际。

到这里,孔子应该生气吧?但是他却没有,只是对子路不加思考就随口发表意见的做法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他说“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意思就是,子路你怎么这么low啊,一个有修养的人怎么能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随便发表意见呢!

然后,他给子路详细解释了他的理由:为什么如果卫国国君请他主政,他要先正名?因为名分不正,则谈任何事情都无所遵循,讲不出道理,也难以判断是非。在位者说话道理不顺,很多事便难以办成;政事办不成,那么一国的礼乐制度便难成风气。

孔子的这段话,固然是立足于儒家恢复礼乐制度的政治主张,但也有其针对性。文中的“卫君”,一般认为是指卫灵公之孙卫出公辄。辄的父亲蒯聩得罪了灵公而逃在外,灵公死后,辄继位卫国国君,当时的很多诸侯都认为不太合适。孔子的弟子很多都在卫国做官,卫国国力又比较弱小,所以卫出公辄欲请孔子主政。

孔子的意思,要卫国社会稳定,首先要在君臣名分等有关国家大体的问题上得到妥善解决,然后发号施令,治国利民之事才有可能实施,礼乐制度才能兴盛起来。朝廷中不能人当其位、各守其职,下面的人便无所适从,老百姓更是手足无措。孔子的主张就当时卫国而言,是提纲挈领的明智之举。

孔子最后说,“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意思是作为一个有修养的人,说话要深思熟虑,不能随意发表意见。

孔子的话虽然不多,但层次清楚,含意深长,不是就事论事,而表现出儒家的政治思想与人格修养方面的原则。子路听闻这番话之后如何回应,文中并未提及,我们可以设想,子路必然是心悦诚服。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