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牧的散文创作特色,秦牧散文的思想主题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25 05:47:14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秦牧与同时代的杨朔、刘白羽被誉为“当代散文三大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可取代的文学史意义。

他出生于香港,祖籍广东澄海,幼年随父母迁居新加坡生活了10年,南洋文化对其文学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今年是秦牧逝世30周年。广东秦牧创作研究会副会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教授杨汤琛告诉记者,秦牧对自己影响很大,他成就之高,不愧为侨界文坛的“一树繁花”。

秦牧的散文创作特色,秦牧散文的思想主题(1)

位于汕头市东里镇的秦牧公园。

作品多体现故土情深

秦牧曾在《在遥远的海岸上》写道:“中国有一千几百万华侨散布在世界各地,这一千几百万人和国内人民的思想感情的脉搏是一同跳动着的。在这方面,我常常想起无数动人的事件,使自己像喝过醇酒似地进入一种感情微醺的境界。”

据载,秦牧原籍汕头澄海,3岁时随父母到新加坡,12岁时又随父母回故乡澄海念书,成年后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广州。秦牧自己用一首诗——“万里穿云燕,归巢恋旧枝。家乡甜井水,何处不相思?”表达了对故土的思恋。

秦牧的散文创作特色,秦牧散文的思想主题(2)

红头船 陈澄生 摄

在专家看来,虽然秦牧在故乡澄海的生活不过寥寥几年,但是,“孤舟一系故园心”——他有着浓郁的故乡情结。成名后,他也极力帮扶家乡澄海成立文学社团,并为故乡写下不少动人的小说、散文。

专家认为,澄海作为秦牧的祖籍地,是家族之根,也是他度过宝贵少年时光的故土,故乡仿佛他心灵的憩园,时刻安抚着、召唤着这位长期漂徙在外的游子,所以秦牧好写故乡风物,对游子生涯以及故园之情有着深刻的感触,乡愁亦常常流泻于笔端。

例如,秦牧在《鹅阵》一文中是这样描写澄海狮头鹅的——"狮头鹅,可以说是中国最大的鹅种了……家乡的鹅给我的印象极深。……狮头鹅所以能够长得这样魁梧,是和我们那里从前流行的’赛大鹅’习俗分不开的。”

林檎,是秦牧故里澄海的特有水果。秦牧生前位于广州的家中,就挂着潮汕著名书画家蔡仰颜先生所创作的林檎图《硕果累累》。思乡之情溢于言表。

岭南现当代散文代表

秦牧于1950年5月至1966年间,住在广州启明二马路2号。让广州“花城”的雅名传遍全国的《花城》一书,便是在那个时期出版的。

其作品《艺海拾贝》则流传最广。专家告诉记者,作者以闲谈的方式说古道今、旁征博引,举重若轻地将文艺理论娓娓道来。整部文集洋溢着智性的光芒,流动着飘逸的才情,在特定的时代语境下,该书对于广大读者还有着启蒙思想、开阔眼界的功用。

专家认为,在流行颂歌式抒情散文的时代语境下,秦牧先生对散文创作别具怀抱。可以说,秦牧散文不仅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散文经典,也是当下盛行的文化散文的先导。

秦牧在论文《散文领域——海阔天空》中强调,“我们应该有知识小品、谈天说地、个人抒情一类的散文。

专家认为,秦牧自觉追求一种知识性的智性散文写作,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个人风格。展读秦牧散文,作者游弋于历史、现实与思想之间,展开多重对话,扩张了散文的容量,拓宽了散文的边界,为散文注入了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另辟蹊径地创造了一种融知识、趣味、思想为一体的散文。

在广东秦牧创作研究会第二届会员大会上,会长林岗教授勉励众人道,秦牧先生是岭南文学的代表人物,做好秦牧先生以及岭南散文的研究工作,对于彰显岭南现当代文学成就,推动广东省文学事业发展有非常积极的历史和现实作用,希望会员能做好文化义工,并争取在学术上有所创获。

【记者】沈丛升 实习生 江炜婷

【作者】 沈丛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