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里的第一杯奶茶让人暖心暖胃,秋天里的第一个瓜也让人吃得相当过瘾。
"姜文拉偏架"事件持续发酵许久,几乎已酿成了酒,猛烈又上头,让看热闹的大众无不醉醺醺的。
要说当下娱乐圈或者文化艺术圈的盎盂相击,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片乌烟瘴气,可这次争论之所以有看头,是因为参与其中的都是文化人,说出的话风风韵韵,即便是讽刺嘲笑都带着莺声燕语的。
尤其姜文最后收尾的一首七绝古诗,直接把事件推向最高潮,仅28字就把对方怼得体无完肤。关键是,姜文就是传说中"有文化的流氓",他的这首诗,没点水平还真看不懂!让人不得不感叹,真是老麻匪了。
瓜本身相信大家已经吃透了,大约就是音乐家郭文景批评作家木心写东西不实诚,木心的学生陈丹青就站出来反对,一个不知名的小松同学拉了偏架,最后姜文"劝架"(他自己说是劝架),实际上是骂人来的。于是,就有了这首七绝。
七言绝句
陈木可观不可雕,
勤能补陋难补*。
東施代有东施效,
秋泯夏虫子莫号。
此文不讨论几人混战,就单择一择这首诗,看一看姜文的文笔究竟有多*。
明眼人读一遍就差不多能了解姜文的立场。本以为小松同学偏袒郭文景已经够偏的了,谁知姜文竟然直接结结实实地一屁股坐在了老郭这边。他仿佛把刀架在陈丹青脖子上,嘴上却喊着:"公平,公平,还是tmd公平!"
(姜文所晒原配图)
陈木可观不可雕
孔子有一句骂学生的经典名言,朽木不可雕也。朽木就是腐烂的木头,而"陈"有陈旧之意,所以"陈木"与朽木是差不多的意思。
另一层面,陈丹青 木心=陈木。
这是啥?这是一语双关啊,这是指桑骂槐啊,这是打鸡骂狗啊,这是明晃晃的讽刺。孔子用朽木骂了宰予,姜文用陈木骂了师徒二人,而且都是居高临下的姿态。
勤能补陋难补*
这一句是对"不可雕"的诠释。为何不可雕,不可雕的具体表现是啥?姜文:是那种文人的风*气质与才华。小解认为,此处之"*"应当为褒义,他暗指陈、木二人做学问没有灵性,没有天赋。
这样的评价着实毒,木心与陈丹青好歹都是各自领域的名家,姜文却直指二人专业技术不行,此时黄老爷应该出来喊一声:"*人还要诛心?好可怕啊。"
東施代有东施效
东施效颦是众所周知的典故,讽刺了自身不行还喜欢盲目跟风的现象。两个东施的言外之意就是:木心本来就是依样画葫芦的东施,可陈丹青又跟着木心学,岂不成了东施2.0?(单纯分析诗句内容,不代表小解观点!)
我们发现,姜文特意将两个"东"字进行了繁简区分,这又是他的辛辣之处。繁体東自然指代木心,简体东则代指陈丹青,一旧一新,一师一徒,逻辑明确。
而且,"东"可以看作是对"東"的效仿,没有完全成功复制,难道是讽刺画虎类狗?连效仿都效仿得不像样?至于有没有这层意思,真不好说。
秋泯夏虫子莫号
庄子说了,夏虫不可语冰,因为它到秋天就死了。小解猜测——只是猜测,姜文是暗指木心先生已经去世,只是将其形容为目光短浅的"夏虫"未免有些狠毒啊。
同时,他仿佛又在劝郭文景,陈是"夏虫",你又何必跟他斤斤计较呢?读到这里,终于读出了一点劝架的味道。当然,"夏虫"还有更凶猛的解释,那就是隐喻将死之人,至于隐喻的是谁,大家一目了然。
虽然很不地道,但姜文这首诗在怼骂暗讽的层次上,可谓登峰造极,引经据典,各种双关,与《诗经•相鼠》、杜甫之"不废江河万古流"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读来确实过瘾。
姜文之所以要出来横插一杠子,除了郭文景是他《阳光灿烂的日子》的作曲人之外,有位网友分析的原因非常犀利,他说"天下苦公知久矣"。所以,此事件舆论基本一边倒,倒向了不地道的姜文。
但纵然如此,这事吧,还是有些不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