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决定成败的例子名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名人事例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25 06:44:26

(项羽分封)

如果真要仔细研究,就能发现项羽分封,从多视角看,都让人寻味。

首先:看分封人数,足足18个诸侯王,一口气将天下切割成碎片,但凡有点功劳的,就给你一个王帽子戴着,敢情这王帽子不值钱啊?

其次:看分封中的制衡,所有受封赏的诸侯,因为各自利益不同,不少都有难以调和的矛盾,有很多原本的上下级关系,反而成了相同的王爵,这点上燕王韩广、燕将臧荼,赵王赵歇和赵相张耳就是明证,上下级关系,在分封后变成了同级关系。

最后:在一统胡乱分封,制造君臣同级和利益矛盾局面后,基于人性的本质,这群人会和谐共处,会合并从属吗?答案是当然不会。

这三重因果叠加后,矛盾就出来了,猜忌就出来了,无休止的内耗也就出来了。

项羽分封中的谋篇布局,是整个战略的第一步,用行使大义和看似公正的方式,让天下重又有了纷乱的影子,这布局之精妙,足见项羽的算计。

细节决定成败的例子名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名人事例(5)

(项羽)

说有勇无谋,是小瞧这人杰了。

埋下分封伏笔后的项羽,也见到了自己意料中的事情,无数诸侯因为利益争夺,在分封结束没多久,就重燃烽烟,弄得天下沸沸扬扬。

这结果,成了史书诟病项羽的因由!

说他分封不公,才让天下战乱,但换个角度看,何尝不是贪欲无法遏制后的因果,在项羽刻意为之后,成了必定咧?

这必定的背后。

第一层,是项羽的野心和政治诉求,他希望用分封天下,引发乱战方式,在日后有重振河山当秦始皇的可能,让天下复归一统。

第二层,是无奈和权宜之计,所谓的公平从来没有绝对之说,每个人的预期和现实都会有落差,就拿刘邦来说,去了蜀地因祸得福的他,难道就不想念丰沛之地的富庶?与其寻思满足所有人,不如按照我自己的想法,让自己占尽优势就够了。

这就是项羽的政治野心和政治谋略,诉求统一天下,你们越乱越好。

由此可见,项羽从不是沉不住气,容易冲动的人,这也有他曾经的做派作为佐证。

细节决定成败的例子名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名人事例(6)

(章邯)

巨鹿之战后,秦军大败亏输,王离大军被项羽全歼,但章邯依旧实力不俗。

真要说的话,章邯兵力,比项羽还多,士卒训练有素,军心虽然不稳,但真要决死对战,项羽也不容易拿下,最后谁胜谁败,犹未可知。

章邯之所以选择投降,原因不在战场交锋,而在后方不稳。

赵高的乱政才是章邯投降的关键。

赢了不一定有好果子吃,还有性命风险,我拼命干嘛?不如用这兵力当晋升之道,成就自己的裂土封王。

这就是章邯的算计,用最低风险,换来自己的荣华,将争锋相对变成把酒言欢。

他唯一没有算到的只有一件事,这件事就是狠辣的项羽,居然将章邯手下20万秦军坑*了。

这狠辣的手腕,不符合道义,不符合人伦,也让章邯从此成了光杆司令。

细节决定成败的例子名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名人事例(7)

(秦军)

那么项羽为何要这么做?

楚军缺粮是其一,这是一个经济问题。

秦军彪悍是其二,这是一个军事问题。

章邯威胁是其三,这是一个政治问题。

经济上,项羽大军养不活这20万俘虏。

军事上,项羽真要顾及影响,将20万秦军全放了,大概率会成为自己彪悍的敌人。

政治上,项羽如果不放又不*,让章邯继续带兵,无论剩下多少人,自己对于章邯的控制力都会下降

这三重因果,决定了项羽的做派。

*掉,*掉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成本核算后,才有项羽坑*20万人出现。

同样,基于成本核算,才有项羽放过了*自己叔父项梁的凶手章邯。

原因无他,报仇或许是心愿,但和天下比并不重要。

叔叔的循循善诱虽然历历在目,但这教导的最终目标,不就是让自己复现楚国辉煌,创出一片天下吗?

在一个伟大的命题下,私人恩怨不重要。

细节决定成败的例子名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名人事例(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