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之谋)
那么让刘邦成就天下人主因是啥?历史的巧合之处就在于,你的糊涂,成就了自己的对手。
成就刘邦的,恰好就是萧何的远见,还有全国经济形势了然于胸的信息源。
无数人都知道,刘邦进咸阳比项羽早。
进咸阳后的刘邦,纵情声色,很是快活了一番,如果他不改恶习,或许就没有汉家天下了。
幸而,刘邦有郦食其和萧何。
在看见刘邦纵情声色傲慢无礼的时候,高阳酒徒郦食其一见刘邦就训斥说: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
这不明所以的话语,让刘邦愤怒的说: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
郦食其听完,振振有词的说: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
这话终点醒刘邦,志在天下的人,如何能如此倨傲,也让刘邦开始思索未来的路。
同样的,就在刘邦寻思时,刘邦的大掌柜萧何,直扑秦皇宫,将秦帝国所有法律条文、地理图册、户籍档案,收入囊中。
这珍贵的资料,只有萧何知道价值。
因为萧何,是真正拥有天下观的人,刘邦也在高阳酒徒的训斥之后,有了这概念。
(刘邦和萧何)
反观项羽是咋做的?在进入秦皇宫之后,他*事情只有一个,那就是破坏劫掠。
劫掠走所有能劫走的,烧掉所有能烧掉的: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这史记话语背后,是一个拥有良好教养的人,泄私愤举动,也是天下观缺失诠释。
天下观,观天下。唯有明白天下,才知道什么地方是霸王之地。
看过秦政府所有地理图册、户籍档案的萧何,明白天下虚实也懂巴蜀汉中重要性。
反而是不懂这一切的项羽,将最有霸王根基的巴蜀汉中领土,拱手让人。
这预估不足,还有认知不足,让项羽以为,巴蜀就是流放犯人的地方,既然是流放犯人的穷山恶水,当然适合刘邦去啊?
谁曾想,这巴蜀所在的四川盆地,才是秦国粮仓,天府之地,就连看似封闭的环境,也成了刘邦的战略要地,让刘邦在分封之后,拥有了经济优势和安全环境。
机关算尽的项羽,虽然用分封获得了战略优势,可认知的匮乏,信息的缺失,让他犯下了致命错误。
从这个角度不难看出。
刚愎自用不是失败根源。
有勇无谋不是失败根源。
左右胜负的除了人心之外,更多的是地理条件延申出的经济条件和战略环境。
项羽输就输在定都彭城,自己将自己送进四战之地,反而将最大的对手,送到了天府之国。
(楚汉之争)
刘邦也在秦政府地理图册、户籍档案的指引下,不断寻思,哪里才是好的经济产区,哪里才有最优的地理位置。
一步步稳扎稳打,即便失败也能依靠天府之国,获得源源不断的补给反败为胜。
这背后关键,就在萧何的远见卓识啊。
不明白这一切的项羽,只能带着疑惑,还有不甘随风而逝。
人生最后的思索,或许是我到底败在哪。
楚汉之争给后世最大的历史教训应该是。
任何战略还有谋划,都需要依托,这依托是充分的情报来源。
这情报,有军事,有地理,有经济,甚至社会生活,民众信仰等方方面面。
唯有在这些情报上,做到事无巨细,全部通晓,才能做出最准确的战略决策。
从这个角度再看最近的世界冲突,我们就懂了,为何大国举步维艰,战况不利了。
因为信息缺失和有误读啊。
(霸王之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