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县夷望溪 来自网络
蒋子龙 郭红松绘
这个题目有点绕,桃源不是桃花源吗?前者指桃源县,后者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现实中的桃花源,就在湖南常德桃源县腹地。
古往今来,无论是功成名就的还是穷困潦倒的,春风得意的还是失魂落魄的,无不向往世外桃源。1600多年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日子,却依然祈望能有一个世外桃源。于是便写就了《桃花源记》。
这一下不得了,天下人梦中的世外桃源,竟有了具体的写照。于是,文人*客、帝王将相和各类游客,根据《桃花源记》里的描述,一次又一次地顺沅江而下,按图索骥地寻找心目中的净土。
绝佳山水
千里沅江,自贵州云雾山的鸡冠岭直冲而下,穿过崇山峻岭、峡谷险壑,骤然进入湖南,地势渐缓,情致渐奇。随之又吸纳数十条溪流,到达沅陵东界时,水面宽阔和缓,气象雍容幽美,从每一个溪口进去,都像是世外桃源。
山水派诗仙李白,是绝对不会错过的,但他认定自烟溪口以内,都是《桃花源记》里所说的世外桃源。
王维到此就神思迷醉,或坐,或行,或远眺,或近观,直觉无处不是桃花源。
神奇的山水,呼唤一个地名的产生。在《桃花源记》问世六百年后,于宋乾德元年(公元963年),桃源县建立起来。
“桃源”两字显然取自“世外桃源”。桃源县纵横近5000平方公里,沅江中游的下段、下游的上段,尽在桃源县中,烟波浩渺二百里。世人想寻找桃花源,或世外乐土,尽可到桃源县来。
于是,称“渊明吾师”“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的苏东坡来了,到世外桃源来寻求平平常常的恬静与舒淡。
宋徽宗的“圣旨”到了,用瘦金体为桃源的桃花山寺院题写“桃川万寿宫”。
清帝乾隆来了,为桃源的星德山钦题“南天门”匾额……
明代公安派文学大家袁宏道也来了。他先是以为桃源古城就是世外桃源,但看的地方一多,竟以为自己又发现了一个更大的桃花源:从菉萝山脚的溪口进去,直至水心岩——那就是夷望溪,水面宏阔,为沅江第一大支流。溪中兀傲地矗立着夷望山,四围峭壁如削,平滑无寸肤,水啮其趾,跃波而出。《水经注》载,昔有蛮民避寇居之,于此瞭望敌情,故谓“夷望”。
百里夷望溪,至此停蓄深沉,碧波涟漪,随后被一次次地岸束之,岩挡之,沙回之,或自相激射,或强纳疾旋,或瞬息万变。溪不一形,倏直倏曲;波不一声,时喜时怒;水不一色,忽白忽绿。
山上危岩特起,鸟道插天,俯瞰碧波,辉光万顷,倒影幢幢。溪水两岸有群峰护持,云雾缭绕,林木蓊郁。在山峰与水面的交界处多洞,有迎神洞、龙角仙殿等,还有一些人迹罕至的神秘洞窟,入水数丈,飞沫溅空,声如奔雷——此处焉知不是神仙洞府?
看来,李白、王维和袁宏道等都是对的,桃源处处都是桃花源。而桃花源,就是人们心目中的世外桃源,是多梦的时代人类共同的梦。
古树奇木
我跟古树的情缘大概是在童年时结下的,每到一地看到大树就格外亲,除去拍照留念,还要作详细笔记。近几年来能让我大饱眼福的,是桃源的古木。
我一直以为摇钱树是神话中的宝树,现实的泥土中不可能长出这种摇一下能哗哗掉钱的植物。然而在桃源县沙坪镇兰坪村,就有一株活生生巨大而繁茂的摇钱树。站在树前第一感觉并不是和气发财,而是气势雄浑、威镇一方。树干呈浅棕色,老皮起坎布沟,坚硬似铁,枝叶扶疏,凌云直上,而不是向下。我仔细观察其叶,细脉多叉,小者三瓣,大者七瓣,并不像过去的铜钱或金币银币。至于想摇动它,更是绝无可能,想抱抱它没有两三个人也抱不过来。
含笑花本属于常青灌木,却长成一棵巨树,树干直径1.2米,同在兰坪村,距摇钱树不过数丈。两相呼应,构成奇观。当地人称它为“含笑花王”,树龄也在400年以上,分枝繁密,叶偏狭呈椭圆形。花期是每年的3—5月,阔瓣含蕊,开而不放,故谓“含笑花”。每到花期,满天云锦;无花期,庞大的树冠像一团有根的绿云,随风浮动却不会飘散。
桃源丰隆寺有棵800年的吉祥老树——银杏,再往上就是焦林山脚溪坪岸上的千年古樟了。远看非常漂亮,树冠浑圆,荫如华盖。背后有连绵的青峰作衬,又高于青峰;前面揽抱着坪田,仿佛是一方保护神。走近了才感知到古香樟的雄伟,树干粗如铁塔,估计要十数人才能合围。古樟汲千年天地之精华,极具大自然的灵气,当地人把它当神来供奉。
桃源千年以上的老树,还有太平铺乡的古槠和漳江镇游仙观村的古枫杨,别名“鬼柳”。苍苍古木,依然刚劲挺拔,高叶架云。
树旁有一块碑,上面刻道:该树系明朝末年,由一古枫树树根萌生长成。而萌生此树的老树,长于公元前300多年的战国末期。后来此树历经2200多年的风霜雨雪,至公元1940年,树干胸围已达10余米,于心中空,却新叶滴翠,偕儿孙傲立江边。惜旷世古树,于日军侵华时枯死。所幸儿柳亦成古树,当地百姓珍爱,悉心呵护,为怀念屈原,故称“行吟鬼柳”。
桃花源之所以成为世外桃源,桃花源又为什么会在桃源县,除去奇绝奇佳的山水,这些稀世罕见的古树奇木,也是重要的条件。
净土净心
近年来有许多人喜欢一句谚语:走得慢一点,等等灵魂。殊不知,很多人的情况正好相反,是灵魂走得太快:急功近利,贪欲膨胀,情绪乖戾,精神张狂;而身体又跟不上,下部的腿脚滞后,于是事故不断,疾病丛生。
桃花源是可以栖息灵魂的好地方,是一片“净土”。
陶渊明能写《桃花源记》,是因为他心有净土。心有净土,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净土。
近两千年来,世界发生了剧烈变化,科技迅猛发展,为什么人类对世外桃源的向往没有变?
若说人生多梦,桃花源就是人类共同的梦,是梦中之梦——这或许就是人类的共性。
陶渊明是为桃花源的“硬件”制定了标准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肥沃的土地排在第一位。桃源的山水、林木之胜,世人皆知,不然不会有“人间仙境”的美誉。但成为世外桃源的最重要条件是:耕地面积145万亩,产粮全省第一,是全国传统的粮食、油料、肉类的生产大县。
且不说对国家民族的贡献,仅从桃源人的角度来说,囤里有粮,心里不慌,才能悠哉游哉地过神仙日子。
桃花源文化影响了陶渊明之后的诗人,乃至影响了民族性格。桃源县的人口在湖南居中,然而桃源的中学生,成绩在全省名列前茅。
这是不是跟桃花源的浩荡文气有关?
写《桃花源记》的人性格中还有另外一面,常被人忽略。陶渊明常读《史记》,“引司马迁为隔代知己”。司马迁的刚断决绝,谁不知道?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该有怎样的风骨?且看他咏荆轲的句子:“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他也有“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一面。正如鲁迅所言:“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所以,作为现实版的世外桃源,并非是与世无争的乐土,也是一个出斗士的地方。“桃源三杰”中的宋教仁,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和中华民国的创立者之一,被尊为“中国宪政之父”。丁玲是文坛的斗士,翦伯赞是史学界的勇者。桃花源的人才,世代辈出。
(蒋子龙,中国改革文学的开拓者,以1979年的《乔厂长上任记》、1980年的《一个工厂的秘书日记》、1982年的《百年》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以1980年的《开拓者》、1981年的《赤橙黄绿青蓝紫》、1984年的《燕赵悲歌》获得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著有长篇小说《蛇神》《子午流注》《人气》《空洞》《农民帝国》等大量作品。曾任天津作家协会主席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