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继孔子之后儒家思想的另一位伟大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被后人称为“亚圣”。
相传孟子本为“鲁国三桓”之后,父名激,母仉氏。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因而从鲁国迁居邹国。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不敢去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韩诗外传》载有孟母“断织”等故事,《列女传》载有孟母“三迁”和“去齐”等故事。
启示一: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三字经》中有这么几句话:“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记载了孟母教子的故事。
孟子小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仉氏守节没有改嫁。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
仉氏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
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仉氏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这就是著名的“孟母三迁教子”的故事。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孟子三岁丧父,靠母亲教养长大成人,并成为后世儒家追慕向往的亚圣。后人把孟母与“精忠报国”岳飞的母亲岳母、三国时期徐庶的母亲徐母,列为母亲的典范,号称中国“贤良三母”,而且位居“贤良三母”之首。孟母也留下了“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等教子佳话。她克勤克俭,含辛茹苦,坚守志节,在中国历史上受到普遍尊崇。黎民百姓传颂着她的故事,文人学士为其立传作赞,达官显贵、孟氏后裔为其树碑修祠。
启示二:一个人的成功,必须持之以恒,切忌半途而废。
孟子虽然天性聪颖,但是也有一般孩子的顽皮。到学宫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开始的新鲜劲头过去了,小孩贪玩的本性渐渐显露出来,有时侯逃学,对母亲谎称是找丢失的东西。
有一次,孟子又早早地跑回家了,孟母正在织布,知道他又逃学了。孟母把孟子叫到跟前,把织了一半的布全部割断。孟子问:为什么要这样?孟母回答说:“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教育孟子,学习就像织布,靠一丝一线长期的积累。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才能成才,不可半途而废。逃学就如同断机,线断了,布就织不成了,常常逃学,必然学无所成。
通过母亲的断机教育,孟子幡然大悟,从此勤学苦读,发奋努力,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终于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三字经》里说:“子不学,断机杼”。著名的断机教子的故事便出自于此。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一个人的成功,靠的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千万不可半途而废。
孟母20岁生下孟子,丈夫早丧,母子俩相依为命。所以孟母可谓一身兼任“慈母”与“严父”的责任,在养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倍加艰辛。
或许正因如此,在古时候人们就对孟母是怎么把儿子培养成流芳百世的大儒充满兴趣。“买肉啖子”就是其中广为传播的一个故事。
启示三:父母的言传身教十分重要。
“买肉啖子”的故事是说,孟子小时候,邻舍*猪,孟子问母亲:“他们家*猪是要干什么?”孟母顺口回答说:“给你吃肉呀。”她看到儿子欢天喜地跑出去,知道儿子当真了。孟母觉得不能对孩子失信,便毅然从微薄的积蓄中挤出钱来为儿子买肉吃。
孟母不仅重视客观环境对少年孟子的影响,而且十分注重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启发教育孟子。
“买肉啖子”的故事,讲的就是孟母如何以自己的言行对孟子施以诚实不欺的品德教育的故事。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言传身教十分重要,父母对孩子的许诺,无论多大的困难,都一定要办到。
孟母对孟子,真是既有身教,又有言教,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把孟子培养成了一代名儒,并树立起孟氏家族的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