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童观后感2000字,河童之夏的观后感600字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25 14:05:54

芥川龙之介,一个日本文坛无法忽视的存在。他与夏目漱石,森欧外一起被称为日本近代文学的三大巨匠。我常常喜欢将作家和颜色联系到一起。在我的心中,芥川龙之介一直都是那种沉重的灰色。

芥川龙之介短短的一生,却写过很多的作品。为人熟知的一般是《罗生门》,《竹林中》,《鼻子》等。而这篇《河童》相对来说名声就要弱了许多。

河童观后感2000字,河童之夏的观后感600字(1)

《河童》是芥川龙之介的晚年之作。小说从一位精神病患者的视角展开,描述了他在河童之国所经历的荒诞古怪的事情,以此来揭露当时日本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

表面上小说是一段神话故事般的虚构经历,借助荒诞来批判现实。但是我认为,在小说中在批判现实的同时,还隐藏着芥川龙之介自己的人生观。下面我将从厌世,生死,怀疑来分析一下芥川龙之介的人生观在小说中的体现。


1.丑恶现实下的厌世者——厌世观

在芥川龙之介的小说中经常有很多阴暗的描写出现。比如在《罗生门》中的:“抬头看去,门楼斜向翘起的脊瓦正支撑着沉沉乌云。”《蛛丝》里的:“无论往哪边看都漆黑一片,偶尔从黑暗中隐约浮上来的,只是刀山的刀尖光闪。”

河童观后感2000字,河童之夏的观后感600字(2)

这些句子中的意象通常会让整篇小说气氛变得十分压抑。我想这除了是为了给小说渲染氛围以外,还说明在芥川龙之介的心目中,整个世界都是灰暗的。这恰恰是他厌世观的一种体现。而在《河童》这篇小说中,芥川龙之介同样通过一些技巧来表现他的厌世观。

①多重隐喻下的讽刺,尽显厌恶

第一次世界大战过后,资本主义的华丽外衣,再也藏不住日本内部的矛盾了。各种丑恶的现象层出不穷。目睹一切的芥川龙之介,对此深感厌恶。这也进一步激化了他心中的厌世观。因此他将心中所想诉诸笔端。在《河童》中,芥川龙之介就将这些丑恶赤裸裸地展现出来。

小说中,河童之国的工人一旦被解雇,失去了作用。他们的肉就会被堂而皇之地做成了食物。

“把这些工人全部*掉后,用他们的肉做食物了。”

乍一看这段情节十分的荒诞。小说中的河童之国怎么说也是一个文明国度,怎会做这种蚕食同类之事。但是在下文芥川龙之介便给了答案:

“这也就等于以国家的方式,省去了让他们自己饿死或自*的麻烦。

如此说来,在河童之国,倘若工人对于资本家而言已经被榨干了所有价值,那么即使没有这样的法律,他们是必死无疑。这与当时日本金融危机之下,无数工人因失业而走向死亡的景象如出一辙。只不过在小说之中,芥川龙之介以荒诞夸张的方式将他本来的意思隐藏了起来。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吃人”的现象。

河童观后感2000字,河童之夏的观后感600字(3)

而在“钢笔被偷”事件中,偷“我”钢笔的那位河童是想要将钢笔送给他的孩子。后来他的孩子死了,他的罪名竟然也随之消失了。

“不论任何一种犯罪行为,当使之发生的事由消失之后,便不得惩罚该犯罪者。”

这样种不合理的法律制度,却在河童之国被奉为圭臬。荒唐可笑却又极为讽刺。芥川龙之介同样使用了隐喻的手法,将当时日本法律制度下的黑暗与腐败包裹在荒唐的外衣之下。

由此可见,芥川龙之介正是通过隐喻的手法,塑造河童之国种种不加遮掩的荒诞事件,以此来讽刺当时日本社会的丑恶现象,同时也表达了他的厌恶之情。

②厌恶驱使下的逃避,终为徒劳

小说中的学生拉普在马路上,低头从两腿间看时,说了一句很值得回味的话

“啊,我实在太郁闷了,所以想颠倒过来看看这个世界。可结果却是一样的!”

这句话看似普通,但我认为却能够基本概括整篇小说。

在小说中的“我”认识到河童之国的丑恶之后,对此厌恶至极,便想到了离开河童之国,回到原本的人类世界。

“我开始对这个国度的生活感到郁闷,于是打算回归到我们人类中去。”

可是“我”回到了人类世界之后,便感到有些不适应。甚至在事业失败之后,还想回到河童之国。这不禁让人感到好奇,因为厌恶而离开,怎么又会想要回到当初厌恶的地方呢?

河童观后感2000字,河童之夏的观后感600字(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